- UID
- 282219
- 精华
- 1
- 帖子
- 3639
- 最后登录
- 2014-1-11
- 注册时间
- 2012-7-29
水 草 进 士
鱼 妖
- 龙币
- 73564
兑换福利
|
秋天的青海高原,天高云淡。黄河源头“姐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在群山的怀抱里波光粼粼,湖天一色。湖畔辽阔的草原上牧草泛黄,飞鸟嬉翔。 就在几年前,“姐妹湖”周边草原还曾经因为超载放牧而退化、沙化。黄河源头的生态改善,是整个三江源地区的缩影。近年来,随着我国在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整个近40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正变得山清水秀。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誉为“中华水塔”。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三江源地区的高寒草地退化、沙化加速,区域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坐拥三大江河源区的青海省,果断地提出了“生态立省”战略,决心举全省之力重建绿色屏障以保护“中华水塔”的安宁。2005年启动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成为遏制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拐点”。
――这里的植被一年更比一年生机勃发。
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查旦乡齐云村藏族牧民罗扎说:“今年回到退牧的草山一看,荒土滩不见了,草长得齐腰高了,变化实在大,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据统计,目前三江源地区高覆盖度草地以每年2387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草地平均产草量比过去多年提高了24.65%,草场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明显好转。
――这里的土地一年更比一年肥沃厚实。
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城,鲜花簇拥,绿树成荫。县三江源办主任牛建国说,过去沙尘暴是这里的“常客”,有一年大年初一刮沙尘暴,能见度不足5米,根本没法走亲访友。现在很少见到沙尘暴,大家都觉得空气很清新。
到2011年底,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共完成沙化土地防治66.16万亩、湿地保护58万亩、水土保持75.2平方公里,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能力逐年提升,水土流失不断缓解,荒漠化程度日渐减轻。
――这里的水源一年更比一年丰沛纯净。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三江源办主任李大伟说,五六年以前,玛多县境内大大小小的4000多个湖泊中一半以上干涸,现在基本上都恢复了,“千湖之县”重现昔日美景。
统计显示,2005-2010年,长江、黄河、澜沧江平均径流量与2004年相比增加92.6亿立方米,6年间共增加出境水量530亿立方米;主要湖泊净增加245平方公里,黄河源头“千湖”湿地开始整体恢复。
――这里的生物一年更比一年丰富繁多。
目前,黄河源区玛多县境内的藏原羚数量已达4万只以上,比10年前增加了1.5万只;藏野驴3万多头,增加了2000多头;岩羊7000多只,增加了4800多只,其他野生动物和各种野生鸟类的数量也有明显增加。
在整个三江源地区,藏羚奔腾,野驴成群,野生动物数量迅速增多,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乐园”。
――这里的人民一年更比一年幸福喜悦。
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达协塘移民社区84岁的藏族老阿妈卓德说:“我在山上的帐篷里生活了近80年,如今搬迁到城镇后感到很幸福。现在儿子跑生意,儿媳在院内暖棚种菜,再加上政府给的饲料粮补助和燃料补助,生活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牧民就医难、子女上学难、行路难、吃水难和用电难、看电视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05年至2011年,三江源生态移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2352元。
据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介绍,截至2011年底,国家已累计下达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投资50亿元,完成投资48.5亿元,实施21个项目,其中鼠害防治、退耕还林还草、沙漠化防治、森林草原防火、人工增雨、能源建设、小城镇建设和生态移民等工程已完成规划建设任务。
藏羚羊欢跃的身影在诉说,江河水奔腾的涛声在吟唱,三江源的明天更加美好。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