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巅水草
标题: 双孔鱼(湄公食藻鳅、泰国食藻鱼、青苔鼠) [打印本页]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22-10-5 23:31
标题: 双孔鱼(湄公食藻鳅、泰国食藻鱼、青苔鼠)
双孔鱼(学名:Gyrinocheilus aymonieri)为辐鳍鱼纲鲤形目双孔鱼科双孔鱼属的其中一种,也叫湄公食藻鳅、湄公双孔鱼、阿氏双孔鱼、泰国食藻鱼、青苔鼠等等。该物种产于中国及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猛海县及猛腊县,属澜沧江水系。其模式产地在湄公河流域,体长可达28.0厘米。
体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头宽大,略平扁。吻钝圆,背面具一弧形凹陷。口小,下位,吻皮与上唇不分离,并在嘴角与下唇相连成吸盘状。细小的乳突在吸盘内表面密集排列。眼中等大,位于头侧后部,眼间距较宽。头侧有鳃孔二对。在主鳃孔上角具一入水孔,通入鳃腔。鳃耙细小,排列紧密。无咽齿及须。因在正常鳃孔的上方还具一小鳃孔,故名之为“双孔鱼”。背鳍起点在胸、腹鳍起点连线的正中点,距吻端较近,距尾鳍基较远;腹鳍起点在背鳍起点的后下方,腹鳍后伸可达肛门。偶鳍与臀鳍均小;尾鳍叉形。体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背部和体侧各有 8~9个黑斑,有时成2行。尾鳍上具数排点状条纹,其余各鳍灰白色无条纹。
背鳍分枝鳍条9;侧线鳞40-41。双孔鱼的口部形成吸盘状,借以吸附在石块等表面,铲食石块表面的藻类。作为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能刮食玻璃表面及箱底的苔藓、藻类等,使水体清澄、玻璃明亮,故也称其为“食藻鱼”。喜欢栖伏于山区河溪底质多石的河流中,多栖息于急流处,也能在静水中生活,是一种高度适应于急流环境的鱼类。它的两个鳃孔具有独特的呼吸功能,呼吸时水经上鳃孔进入口腔,使口更专业化而不影响其吸附功能。用口吸附在石块或其它物体的表面,水流从入水孔进入,进行气体交流,而后由鳃孔排出,以代替口的开合。可凭其强有力的口器吸附在水坝的护坡上,因此又有“爬墙鱼”之称。 每分钟呼吸230-240次,远较其它鱼类为多。以着生藻类、植物碎屑等为食。6-7月河水猛涨时在溪流中产卵。双孔鱼属总共只有3种,在我国仅此1种(还有1种“金边双孔鱼”据说在国内也有发现,但未获得公认)。因适应急流生活,口高度进化为吸盘,是生物于环境适应的不可多得的例子, 在鱼类分类学和比较解剖学上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在教学和科研都是珍贵标本,加之沿河渔民多在产卵季节捕捉,故数量锐减,已濒临灭绝。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仅限野外种群)
科学分类: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 |
| |
| |
| |
| |
| |
| 双孔鱼 Gyrinocheilus aymonieri |
二名法:
Gyrinocheilus aymonieri
(Tirant, 1883)
异名:
Psilorhynchus aymonieri
Tirant, 1883
Gyrinocheilus kaznakovi
Berg, 1906
Gyrinocheilops kaznakoi
(Berg, 1906)
Gyrinocheilus kaznakoi
Berg, 1906
Gyrinocheilus monchadskii
Krasyukova & Gusev, 1987
Gyrinocheilus pennocki
(non Fowler, 1937)
转自:《维*基*百科》、《fishbase》、《百度百科》,特此感谢。
作者: 瘋一樣的男子 时间: 2022-10-6 23:47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龙巅水草 (http://shuicao.longdi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