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鰶又名兴凯鰶、兴凯䱗(学名:Hemiculter lucidus)为鲤科䱗属的鱼类,俗名白漂子、䱗子、白条。分布于贝加尔湖以及兴凯湖、呼伦湖等,一般栖息于江河湖泊的静水或缓流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黑龙江省的兴凯湖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贝尔湖。体长可达25厘米。
乌苏里鰶有两个亚种:
兴凯䱗指名亚种(学名:Hemiculter lucidus lucidus),Dybowski于1872年命名。在中国,只分布于兴凯湖等少数水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兴凯湖。
蒙古䱗(学名:Hemiculter lucidus warpachowskyi),Nikolsky于1903年命名。主要分布于俄国的贝加尔湖及中蒙边境的**湖等水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内蒙的贝尔湖。
体侧扁,短而高。体宽不及体高的1/3头小,头长几等于头高。吻短钝。从鼻孔前缘至吻端往往较至眼前缘为近极少数个体介于二者之中。口端位,口裂极浅,口角左右间距显著大于间中点距中点至下颌顶端距离。口角与眼下缘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一般口角无须,偶有须短如突起、或成双或单个。鳃孔上角接近眼上缘水平线。鳃盖膜至鳃盖骨前缘下方连于峡部。侧线完全,沿体中线至尾柄中央。背、臀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较粗于各自首根分枝鳍条;第二根不分枝鳍条较短,约为末根不分枝条长的1/3—1/2。背鳍位于体中央,或前后稍有移动。前移的多半是雌鱼,向后移的多半是雄鱼。臀鳍起点和背鳍第五一六分枝鳍条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下方,起点在胸鳍基和臀鳍起点之间或近后者。腹鳍末端达臀鳍(雄鱼)或相距1鳞片(雌鱼)。胸鳍末端触及腹鳍(雄鱼)或相距2鳞片(雌鱼)。肛门位于腹鳍基和臀鳍起点之间。尾鳍浅分叉,上下叶等长。
背鳍前鳞呈棱脊的占1/2。下咽骨似弧形.咽齿侧扁,齿侧具凹纹,个别齿光滑。鳃耙短,排列密,其长约为最长鳃丝的1/4—1/3。鳔2室,前短后长。消化管长约为体长的5.9—6.5倍。背鳍iii-10—14;臀鳍iii-10—11;胸鳍i-14—17;腹鳍i-6—7。尾鳍分支鳍条17。侧线鳞32 37;背鳍前鳞11—15;围尾柄鳞14。第一鹏外侧鳃耙14—19,下咽齿1行,5—5脊椎骨4+30—33。体长为体高的2.4—2.9倍,为头长的4.1—4.8倍,为尾柄长的4.6—6.4倍,为尾柄高的7.3—9.0倍头长为吻长的3.5—4.5倍,为眼径的2.7—3.5倍,为眼间距的2.2—3.1倍尾柄长为其高的1.3—1.9倍。多栖息于江河湖泊的静水或缓流处, 为中上层鱼类。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科学分类:
二名法:
Hemiculter lucidus Dybowski, 1872
异名:
Culter lucidus Dybowski, 1872
文章内容转自《维 基 百 科》及《百 度 百 科》。 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