鲃鲤(学名:Puntioplites proctozysron)为鲤科鲃鲤属的鱼类。分布于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以及西双版纳的澜沧江干流及其支流小黑江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泰国。体长可达30厘米。
体侧扁,背部显著隆起,背鳍起点处为最高。胸腹部圆,较狭窄。头小,吻短且钝。口亚下位,略呈马蹄形,口裂稍倾斜,后端达鼻孔后缘之下方。唇后沟中断。无须,眼大。标准长为体高的1.9倍,为头长的3.8倍。头长为吻长的3.45倍,为眼径的4.2倍,为眼间距的2.1倍,为尾柄长的2.1倍,为尾柄高的1.8倍。背鳍条4,8;胸鳍条1,16;腹鳍条1,9;臀鳍条3,5。第一鳃弓鳃耙数:外侧24,内侧28。下咽齿3行,2.3.4一4.3.2。侧线鳞[9/(5.5~V)];背鳍前鳞17;围尾柄鳞16。
分布于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以及西双版纳的澜沧江干流及其支流小黑江等。属于珍稀濒危鱼类。目前由于人工捕捞和生态环境遭到大规模的破坏,种群已经稀少。很多原产地已经不见踪迹。
鲃鲤通常栖息在深水池塘、大型湖泊、蓄水池和流动缓慢的河流里。雨季河水暴涨时会随着水流进入被淹没的热带雨林及沼泽地。属杂食性,以藻类、昆虫及浮游生物等为食。鲃鲤在原产地一直作为食用鱼,近些年因捕捞过量导致物种濒危,急需得到妥善保护。
科学分类:
界 | | | | | | | | | | | | | 鲃鲤 Puntioplites proctozysron |
二名法:
Puntioplites proctozysron Bleeker, 1865
文章内容转自《维 基 百 科》及《百 度 百 科》。 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