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鲤(学名:Cyprinus longipectoralis)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鲤属的鱼类,俗名春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体长可达35厘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洱海。
体长,侧扁。头较窄,长大于体高。吻尖长。口端位,斜裂,吻须不发达或退化。上颌略长于下颌。须通常为2对,也有1对,吻须短小,常缺如。眼较大。背、臀鳍均具后缘有细齿的硬刺;背鳍基部长,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或稍后,后部与臀鳍基部相对,背鳍外缘显著内凹;胸鳍末端达到或超过腹鳍起点;腹、臀鳍均大。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3道沟纹。体背部青黑色,腹部白色。体侧上部鳞片具明显黑斑。背鳍与偶鳍浅黄略带红色,尾鳍浅红色。
春鲤平时栖息于湖中敞水区。食性杂,主要摄食底栖寡毛类动物,也食昆虫、螺蛳、小型甲壳动物、水生植物等。产卵期在3-5月,较集中于4月,因产卵较早,故有春鱼之称。卵产于狐尾藻、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上。
春鲤为中型鱼类,常见体长15~35厘米,历史上产量较多,为洱海主要经济鱼类及食用鱼类。由于非科学地捕捞及洱海生态环境的改变,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水位下降、酷渔滥捕和引种不当,造成春鲤的数量急剧下降,现已极少见到,处于高度濒危状态,1989年云南省人民**列为省Ⅱ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为了保护洱海特有鲤鱼种质资源,使之恢复和发展,满足市场需求,1988年大理州开展了"洱海特有鲤鱼资源保护与增殖研究",大理州渔业工作站承担了"特有鲤鱼野生亲体池塘驯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研究",于1991年开展春鲤等特有鲤鱼的人工催产繁殖试验,当年繁殖水花鱼苗100万尾,培育3cm~6cm鱼种26万尾,对洱海首次增殖放流。在此基础上,大理州渔业工作站继续开展春鲤的繁育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繁育实践,全面掌握了春鲤的繁殖规律,其繁殖可采取人工催产的方法,还可采取人工促产的方法。
科学分类:
界 | | | | | | | | | | | | | 春鲤 Cyprinus longipectoralis |
二名法:
Cyprinus longipectoralis Chen et Hwang, 1977
文章内容转自《维 基 百 科》及《百 度 百 科》。 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