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甸叶须鱼(学名: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叶须鱼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碧塔海、纳帕海及小中甸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省中甸县(香格里拉市)。体长可达34厘米。
体延长,近圆筒形或略侧扁,背、腹缘均隆起或腹缘接近笔直。吻端钝圆。口角须后伸达到眼中心的下方或稍后。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软弱,后缘光滑。身体背部及侧部被细鳞,整个胸腹面裸 露无鳞。腹鳍基外侧各有一明显的腋鳞,成体在肛门一臀鳍基两侧各有一列大型臀鳞 (17-18枚) 。侧线完全,近直。肛门紧靠臀鳍起点。鳃耙粗钝,排列较稀疏。下咽齿尖,顶端钩曲,咀嚼面凹陷,似匙状。身体背侧蓝灰色或灰褐色,腹部灰白或淡黄,背部及两侧密布黑色星状细斑。
中甸叶须鱼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低水温的环境,喜欢栖息于湖水的底层,很少到水的表层活动,是裂腹鱼亚科中较为特化的一个类群。本种有二态现象,在生殖季节,性成熟的雄性个体的臀鳍最后一枚分枝鳍条变硬,雌性个体无此变化。分布仅见于云南西北部的碧塔海、纳帕海及小中甸。据生物学家考察,该物种在其分布区的一部分水域中已经消失,仅存在于小中甸河和碧塔海水域,其中分布于碧塔海中的中甸叶须鱼种群是目前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的一个种群。
中甸叶须鱼野外种群数量减少,受危因素增多,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认定为濒危物种。中甸叶须鱼仅在碧塔海中残存一定种群,其物种地位更加濒危。科学家通过通过野外数据的收集fa线,人类活动对中甸叶须鱼的影响持续时间长,程度大,是威胁鱼类生存的最主要的因素。人类活动造成的不利因素累积,可能在20%以上,如果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这种不利影响将会逐渐加强,一旦超过35%,中甸叶须鱼将会面临灭绝的危险。
科学分类:
界 | | | | | | | | | | | | | 中甸叶须鱼 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 |
二名法:
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 Tsao, 1964
异名:
Diptychus chungtienensis Tsao, 1964
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 chungtienensis Tsao, 1964
文章内容转自《维 基 百 科》及《百 度 百 科》。 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