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倒刺鲃(学名:Spinibarbus sinensis)是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鱼类。体长可达47厘米。体延长而侧扁。背腹缘均为浅弧形。吻圆钝而突出。口亚下位,腹视呈马蹄形。鼻孔近眼前缘。眼侧上位,眼间隔较宽。须2对,较发达。鳞较大。侧线完全。背鳍外缘微凹,起点之前有一平卧的倒刺,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后缘有细锯齿。尾鳍叉形。鳃耙短小,呈锥形,排列稀疏。下咽齿稍侧扁,末端尖而稍弯曲。鲜活鱼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泛银色光泽,绝大多数鳞片边缘为黑色,近尾鳍基部有一黑斑,幼鱼更明显。
体长为体高的2.7~3.4倍,为头长的3.9~4.8倍,为尾柄长的5.9~7.4倍,为尾柄高的6.7~8.7倍。头长为吻长的3.0~3.6倍,为眼径的4.0~5.0倍,为眼间距的2.0~2.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1.3倍。
背鳍Ⅳ-9;臀鳍Ⅲ-5;胸鳍Ⅰ-15~17;腹鳍Ⅱ-9。侧线鳞30~32(上鳞数:6,下鳞数:4),背鳍前鳞7~9,围尾柄鳞14。第一鳃弓外鳃耙10~12。下咽齿3行,2·3·5~5·3·2。
雄鱼通常在3龄、雌鱼在4龄达到性成熟,成熟鱼体体重一般在1千克(雄鱼)~1.8千克(雌鱼)以上;成熟亲鱼体型差异不明显,但有较为明显的副性征,尤其是雄鱼在繁殖季节吻部有大量的珠星出现。另外,雌雄发育具有不同步的现象。已知最大个体重量为25公斤。
中华倒刺钯是一种河道型底层生活鱼类,栖息于底质为砾石的山地河流当中,白天多生活于湾沱和深潭之中,夜间到生长水草及水生藻类的岸边浅水地带觅食为杂食性鱼类,其食性较广,以水生植物,水生昆虫及淡水壳菜为食。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也在长江。
科学分类:
界 | | | | | | | | | | | | | 中华倒刺鲃 Spinibarbus sinensis |
文章内容转自《维 基 百 科》及《百 度 百 科》。 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