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四须鲃(学名:Poropuntius exiguus)是鲤科的一种小型鱼类,原属四须鲃属,后来被归入吻孔鲃属(又称“头孔无须魮属”,拉丁文:Poropuntius)。体厚稍侧扁,近纺锤形,背部及腹部轮廓都呈弧形,头后凸出,吻前端尖,其背部在鼻孔前下陷,吻长比眼后头长为短,吻皮止于上唇的基部,吻侧在前眶骨前缘有斜沟走向口角。
须2对,细长,吻须和颌须几等长,前者后伸到达眼瞳孔的后缘,后者后伸可达眼后缘或前鳃盖后缘.口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比下颌长,上颌后伸约达鼻孔的垂直线或较后.两口角间距小于眼径或相等.上唇完整,下唇中央有时出现一浅凹,上下唇于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往前直伸颐部而中断,其间距小于眼径.眼中大,前例上位,眼间宽而凸出.鼻孔位于眼的前上方.鳃膜在前鳃盖骨后缘下方与鳃峡相连,其间距约为眼径的一半。鳃耙短而稀,下咽齿侧扁,顶端钩状。
背鳍外缘内凹,末根不分枝鳍条粗硬,末端柔软,后缘具锯齿,其长比头为短;背鳍起点距尾鳍基约等于至眼或鼻孔的距离.腹鳍比胸鳍短,其起点在背鳍起点的垂直线之前,其间距为1~2个侧线鳞,后伸不达臀鳍起点,其间距约为2~3个鳞片,胸鳍尖,比头短,后伸不达腹鳍起点,相距约2~3个鳞片.臀鳍外缘微凹,起点稍近腹鳍起点,或位于从腹鳍基至尾鳍基的中点,后伸不达尾鳍基。尾鳍叉形,上下叶几等长,其外侧最长的鳍条为中央最短的鳍条的2倍强。肛门紧接臀鳍起点之前。
鳞中等大小,胸部鳞更小.腹鳍基具一长形腋鳞,背、臀鳍基部有低的鳞鞘。侧线完全,略向下弯,入后平直入尾柄的中轴.腹膜黑色。鳔2室,前室近椭圆形,后室长筒状,约为前室长的1.6~2倍。肠管细,其长约为标准长的2倍。
背鳍条4,8;胸鳍条1,14;腹鳍条1,7~8;臀鳍条3,5。鳃耙10~12。下咽齿3行,2.3.5一5.3.2。侧线鳞33[(6~7)/(3~4~V)38,背鳍前鳞12~14;围尾柄鳞16。标准长为体高的3.19~3.64(x±s=3.41±0.13)倍,为头长的3.56~3.88(3.68±0.13)倍,为尾柄长的4.8~6.6(5.55±0.53)倍,为尾柄高的8.0~9.9(8.72±0.51)倍。头长为吻长的3.0~4.0(3.39±0.28)倍,为眼径的3.3~4.2(3.74±0.23)倍,为眼间距的3.2~4.0(3.42±0.2)倍。
生活在云南省洱海北部及其沿岸的喜州小水域中,又被称为“油鱼”。
科学分类:
原用名:
Barbodes exiguus (Wu & Lin, 1977)
吻孔鲃属(头孔无须魮属)代表鱼类是“休氏头孔无须魮”,产于马来西亚和印尼,体长可达46厘米。
文章内容转自《维 基 百 科》及《百 度 百 科》。
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