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菠萝兔 于 2020-11-10 22:01 编辑
黑龙江突吻鮈(学名:Rostrogobio amurensis)(命名者:Taranetz,1937),为鲤科、突吻鮈属鱼类。体细长,胸腹部平坦,自头部向后逐步缩小,形成尾柄细长。头虽短,仍大于体高。吻钝,鼻孔前下陷,显得吻突出。口下位,呈弧形,唇发达有乳突,上唇较大,排成一排,下盾分三叶,两侧叶边缘呈流梳状,后缘游离,在口角处与上唇相连。中叶为一对较大的乳突。上、下颌均有发达的角质边缘。
体细长,胸腹部平坦,自头部向后逐步缩小,形成尾柄细长。头虽短,仍大于体高。吻钝,鼻孔前下陷,显得吻突出。口下位,呈弧形,唇发达有乳突,上唇较大,排成一排,下盾分三叶,两侧叶边缘呈流梳状,后缘游离,在口角处与上唇相连。中叶为一对较大的乳突。上、下颌均有发达的角质边缘。口角须一对,长度小于眼径。眼大。鳃耙不明显。下咽齿细,呈钩状。腹面自胸部至腹鳍基部之前方裸 露无鳞。背鳍无硬刺,胸鳍、腹鳍呈圆形,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部稍后。肛门近于腹鳍。尾鳍分叉两叶尖。
腹腔膜灰白色。鳔二室,前室包于圆形的韧质膜囊内。背部两侧棕色,体侧中轴有8~10个长形黑色斑点,背部的斑点不明显。腹部灰白色。尾鳍上有小黑点,其余皆灰白。背鳍Ⅲ7,臀鳍Ⅲ6,侧线鳞39~42,鳃耙13~16,下咽齿一行,5~5。头长为体长的22.1一23.7%,体高为体长的12.8一15.6%,尾柄长为体长的15.8~18.2%,尾柄高为体长的5.6一6.4%,吻长为头长的33.5~41.7%,眼径为头长的25~27%。
突吻鮈属的鱼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黑龙江。黑龙江突吻鮈喜栖息于有流的河道中。体长4厘米性成熟,6~7月间产卵,为漂浮性卵。黑龙江突吻鮈与其它的亚科鱼类不一样,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其次才是底栖生物。除了黑龙江突吻鮈之外,还有辽河突吻鮈(Rostrogobio liaoheensis),见上图。通常所说的突吻鮈指的就是黑龙江突吻鮈,因为Amur是英文“阿穆尔河”的意思,而阿穆尔河就是黑龙江的别名。国外也有人把黑龙江突吻鮈叫做“突吻小鳔鮈”(Microphysogobio amurensis)似乎将其归类进了小鳔鮈属,但是国内尚未见到有关的报导。
科学分类
界 | | | | | | | | | | | | | 黑龙江突吻鮈 Rostrogobio amurensis |
转自:《维 基 百 科》、《百 度 百 科》 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