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菠萝兔 于 2020-8-22 22:48 编辑
小鳈(学名:Sarcocheilichthys parvus)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鳈属的鱼类,俗名红脸鱼、荷叶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珠东水系的北江、西江两大支流、长江水系中下游浙江和富春江水系等,一般生活于水质清澄砾石底质的水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江西湖口。體長可達5.7公分。
背鳍Ⅲ~7;臀鳍Ⅲ~6;胸鳍Ⅰ~13~14;腹鳍Ⅰ~7。鳃耙6~10。下咽齿5~5。侧线鳞35[4.5/(3.5~V)]36;背鳍前鳞11~12;围尾柄鳞14。体较小,稍长,略侧扁。尾柄粗短。腹部圆。头小。吻短钝,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极小,下位,马蹄形,口裂较狭,下颌前缘具发达的角质边缘。唇简单,下唇仅限于口角处眼小,眼间宽而隆起。口角具须1对,极微细。鳃耙不甚发达。下咽齿长而侧扁,其主要2枚末端尖钩。胸、腹部具鳞。侧线平直。
背鳍无硬刺,鳍条较长,最长鳍条的长度与头长相等,外缘平截或微凸,其起点至吻端较其基部后端至侧线最后1个鳞片的距离为大。胸鳍较短,后缘圆钝,其长度等于或稍大于头长,末端可伸至其基部至腹鳍起点间的3/4处。腹鳍起点稍后于背鳍起点,后缘亦呈圆钝。臀鳍外缘平截。尾鳍分叉浅,上下叶末端稍圆。肛门位置在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中点或略近腹鳍。脊椎骨4+34~35。鳔较小,2室,前室呈圆形或椭圆形,其长约等于眼间距,后室细长,呈棒状,末端尖,为前室的2.0倍左右。肠短,肠长为体长的0.6~0.7倍。腹膜灰黑色。
体灰色微带黑。体侧中轴自吻部至尾鳍基有1黑条纹,其宽度相当于2个鳞片,与眼径约等长,此纹后半部色较深。颊部、额部均呈桔红色。背鳍灰色,其他各鳍淡桔黄色,鳍条上常带有细小黑色点。生殖期间雄鱼体色较鲜艳,吻部具有较大的珠星;雌鱼产卵管延长,最长的约与头长相等。
此鱼体质健壮,容易饲养性情温和,可与小型鱼混养。喜水质清澈的环境,水族箱中除铺砂砾外,可植适量水草。喜食水生昆虫及底栖动物,人工颗粒饵粒亦食。饲养水温为18~26℃,常见体长5~8厘米。繁殖容易,一龄鱼即雌鱼体长5厘米即达性成熟。产卵期为4-10月,分批产卵于水草中,卵为橙黄色。水温适宜,2~3天即可孵化出小鱼。为鳈类中最小的一种。此类鱼多为小型鱼类,分布广,食性杂。常具斑纹,不愧为观赏鱼品种中的一支新秀。分布于四川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南省、浙江省、贵州省、 陕西省、 江西省、 上海市、 安徽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湖北省、 重庆市、云南省、 江苏省等。
科学分类
界 | | | | | | | | | | | | | 小鳈 Sarcocheilichthys parvus |
转自:《维 基 百 科》、《百度百科》 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