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菠萝兔 于 2020-7-20 22:46 编辑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俗名浮水仔、车栓仔、尖嘴仔,是鲤科麦穗鱼属的模式种。本鱼原产于中国、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日本的溪流中。引入世界各地,并造成某些地区的生态冲击。本鱼体侧扁且延长,头小略尖。背部色深,腹部灰白色,体侧银灰色,中央具一条不明显的灰黑纵带,鳞片大,外缘具不明显的新月形黑斑。各鳍鳍膜呈灰黑色,尾鳍叉形。繁殖期时,雄鱼头部具追星,雌鱼体型较小且产卵管稍外突,背鳍硬棘3枚;背鳍软条7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6枚,体长可达11公分。可食用,适合油炸,另可做为观赏鱼。但总体价值不大,大多作为家禽饲料。麦穗鱼善于捕食蚊幼,在灭病治害中有一定作用。。
麦穗鱼为小型淡水鱼类。常生活于缓静较浅水区。为平地河川、湖泊及沟渠中常见的小型鱼类。小稚鱼以轮虫等为食,体长约25毫米时即改食枝角类摇蚊幼虫及孑孓等。耐寒力及对水的酸碱度适应力很强。1周龄即达性成熟期。成鱼常在水域周边附近的木杆、水草及石块表面上配对产卵,而其雄鱼有护卵的习性。产卵期在晋南伍姓湖为4月初到5月底。在河南、山东稍早,在内蒙古及宁夏为5~6月。卵浓黄色,卵径约1.3毫米,为沉性黏着卵,常平铺于水下光石块及树枝等硬物体上。产卵后雄鱼护卵,怀卵量388~3060粒。
由于其吃蚊子幼虫等特性,许多国家引进其来灭蚊,但由于缺乏天敌,有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的隐患,在中国云贵高原地区成为外来入侵物种,是滇池等湖泊土着物种灭绝的元凶之一。
本人亲测麦穗鱼除藻有效(蓝藻、丝藻、发藻),但是不能喂食太多饲料,以免其消极怠工。鉴于它的价格非常便宜,有时野采也能获得,可以考虑用它代替黑线飞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