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菠萝兔 于 2018-5-25 23:24 编辑
3、过滤桶中滤材的放置:过滤桶中滤材的放置绝对不是简单的堆砌和组合,必须根据各种滤材的效能和特点加以考量。一个合理的滤材配置方式,可以使过滤桶很长时间不用清洗,并且会发挥最大的过滤效能。
首先,常见的过滤桶主要有两种水流形式,见下图:
形式 A:水进入过滤桶之后由上至下经过逐级过滤,再由水泵通过插入桶底的管道将“干净 的水”抽出过滤桶。
形式 B:水进入过滤桶之后先通过管道进入桶的底层,然后利用水泵的吸力向上“拔水”, 逐级经过过滤后达到桶顶的出水口排出。
对于这两种过滤方式,我强烈推荐 B。这是一种最为合理的水流走向,符合“长期不清洗” 的原则。目前国内大多数厂家都采用这种水流形式,代表有 AT、德彩、海利等等,国外则是依罕等(这也是依罕首先采用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大块的污物被第一层滤材过滤后,会由于重力的影响落到桶底,桶底 相对来说水流平静,这些污物会在这里逐渐被细菌分解,变成碎屑、NH4、NO2,碎屑可以被细过滤棉过滤掉,NO2/NH4 则再经过硝化系统的处理,变成相对无害的NO3。更大的好处是,这有利于稳定水质, 从而有益于缸内生物的生存。
虽然形式A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与形式 B 相比其劣势是明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A)新水中很有丰富的氧气,不利于厌氧菌的生存,使得污物的分解效率降低。方式A污物存在桶的上方,受到新水的冲刷,厌氧菌几乎无法生存,方式B的桶底水流相对来说是“死水”,厌氧菌活动旺盛,有利于污物分解;
(B)大块的污物落在第一级过滤上,并且会随着水流逐渐落到细过滤棉上,极易堵塞水路,造成水流流量下降,影响过滤系统工作效率,使得滤桶不得不经常被打开清洗。而经常清洗的结果就是严重破坏桶内的菌落分布,不利于生化过滤。并且,方式A的清洗必须将所有滤材全部拿出,而方式B通常只需要清洗部分滤材即可。
下面以某品牌滤桶为例,讲解滤材放置的正确顺序。如下图所示(其它滤桶可根据具体结构参考): 该滤桶总共有3个滤材盒,从下至上的滤材设置方法如下:
第一层,下部铺玻璃环,上盖一层生化棉。这一层的主要作用是:粗过滤大块污物,并使 其降落至桶底;利用陶瓷环和生化棉的各向同性,将水流均匀分散开,并减缓水流速度,使得下一级滤材能够充分接触水流。 此处可以用吸氨石代替陶瓷环, 但是要将生化棉放在底层, 避免吸氨石从滤材盒的缝隙中落到桶底,失去作用。
第二层,下部铺生化棉,上部铺细过滤棉。细过滤棉要略微压实,大约是市售过滤棉3-4层。这一层的功能是,首先一层生化棉进一步消除水中大块颗粒,并将水流彻底分散均匀, 细过滤棉过滤水中微小颗粒。
第三层,下部铺羊毛垫,上部摆放特殊滤材。如果不需要特殊滤材,可摆放细过滤棉、生化棉。细过滤棉不要压紧。次部分利用羊毛垫细密的特性最后过滤掉上级过滤遗漏的更小微粒,并且利用空间摆放特殊滤材,对水质进行处理。如果不需要特殊滤材,则可摆放生化滤材,尽量提高生化过滤效率。如果在此层铺细过滤棉,请一定要在细过滤棉上层再铺一层生化棉,避免细过滤棉分散后钻入水泵叶轮中,缠绕在叶轮、轴承上,导致过滤桶发生故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