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水族箱,一个健康的微生态需要满足生产者(水草、藻类、饲料)-消费者(鱼虾螺)-分解者(细菌、真菌、原虫)的循环。 因此建立一个好的水族生态系统,首先需要滤材,给硝化细菌一个家,所以这也是人们用更大过滤系统的原因。 其次需要时间,建立一个稳定的硝化系统需要超过一个月的时间 第三是适度的密度,开缸初期密度要低,慢慢的增加到合适的密度 可以人为的为硝化细菌创造更好的繁殖条件,比如打气、遮光。成品硝化菌作用并不大,用不用关系并不大。
一些关键部分先介绍给大家: 1,硝化菌需要的无机化学能:氨源或亚硝酸盐。 2,硝化菌是好氧型自养型生物 ,需要的氧气。 3,硝化菌最适合的PH值:7.5~8.2之间 。 4,硝化菌最适合的温度:不超过30度不低于20度。 5,硝化菌的运动:有鞭毛振动的菌体(可移动),不具鞭毛的菌种(随水流飘移)。 6,硝化菌最适合的水流:硝化菌会分泌出一种黏性强的脂多糖类的化学物质,可把自己黏着在一起,组成凝菌胶团,便经的起水流冲刷。 7硝化菌与光:生态上的硝化菌均有避光现象。 新缸中的死鱼原理:[腐生细菌]有机转无机->氨源或亚硝酸盐转为化学能的硝化作用,硝化菌的培养科学家证实在黑暗中比光照下好得多。 1、硝化系统的建立 大家把新买的鱼缸兴冲冲的装备齐全, 加了水, 激活马达, 都会问, 下一步怎么办? “买鱼” 相信这是最快闪入大脑的答案.然而一个星期过后, 鱼一只只的回老家了, 才觉得不对, 哪做错了…… 答案往往是, 硝化系统没有建立完全. 硝化系统意指培养硝化菌把鱼鱼所排出来的毒素排除掉。 2、整个系统的大纲是 鱼的废物 (氨) -> 亚硝酸盐 -> 硝酸盐(以下数据仅供参考, 因为太多的因素会使每个鱼缸都不大一样) 1.初期 鱼下缸, 开始排放废物, 氨开始累积,对鱼是超级有害的.通常在下鱼的三天后氨的浓度开始上扬。 建议: 0.25-1.0 ppm: 25% 换水,喂食减半. 1.0-2.0 ppm: 50% 换水, 减少喂食,>2.0 ppm: 继续换水, 直到<1.0ppm,不要喂食.(因为系统付荷过重)这期间如果感觉鱼快不行了,参照>2.0ppm的作法. 2.中期 硝化细菌开始分解氨, 将它转成亚硝酸盐. 然而这也是对鱼有害的. 有些鱼在亚硝酸盐 = 1ppm 就受不了了. 亚硝酸盐浓度通常在一个星期后开使上扬。
建议: 0.1-0.5ppm: 25%换水,喂食减半.0.5-1.0 ppm:50% 换水,减少喂食,>1.0 ppm: 继续换水,直到 <1.0 ppm,不要喂食.(因为系统付荷过重了)这期间如果感觉鱼快不行了,参照>1.0 ppm的作法.
3.后期
再过一个星期后, 硝化细菌开始长成. 硝化细菌成长的比较慢. 差不多15小时才长一倍. 硝化细菌会将 亚硝酸盐分解成 硝酸盐. 少量的硝酸盐是鱼儿能接受的.且水草也能吸收. 不过浓度太高鱼也会回老家的. 要靠定期的换水来稀释硝酸盐的浓度. 硝酸盐的浓度也最好不要超过 20ppm。 建议:保持在 <5ppm
3、系统的建立只有一个秘诀:时间 因为所需的硝化菌就存在你我的身边.大家所需要给的只是一点时间, 跟一点帮助。 Day 1. 买两三只比较粗养的鱼, 喂少量的饲料. 第二天起开始测量是NH3·H2O(氨水)的浓度.会持续升高好几天, 不要怕。
大约在一个星期左右, 因为硝化菌的长成, 开始进入中期. NH3·H2O(氨水)的浓度会快速减退. 在这期间, 如果鱼真的不大行了, 可少量换水来稀释缸中的水.相对的,亚硝酸盐的浓度开始爬升. 一个星期后, 和NH3·H2O(氨水)测试同步, 开始测试亚硝酸盐浓度. 每两天量一次, 亚硝酸盐会到顶然后慢慢的减退。 Day 17 开始进入后期阶段. 再过一个星期, 当亚硝酸盐和阿摩尼亚浓度都降为零时, 硝酸盐的浓度开始增加.这时, 恭喜大大. 系统建立完成. 先别急着追加鱼. 先换少量的水. 再等两天. 再加鱼.一次也不要加超过三只. 不然一下子加太多, 系统会崩盘. 前三个星期所做的努力就付诸东水了。 在第一个星期中, 可加入少量硝化菌, 这样也有帮助.幸运的话,可缩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养鱼的头一个月。 以上细节部分过于理论化 ,也是本人的一些体会并参照前人的经验消化整理而成。 但大家看完 应该在总体上理解如何建立起来消化系统, 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消化细菌的人为的添加。不同的缸,生物的逐渐添加的多少也不同,所以其系统建立有有所区别。其总体的趋势就是如此。希望个人的一点体会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虽说曾经学习过相关知识,但毕竟本人还是草缸新手,说错之处 还请大家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