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30059
- 精华
- 0
- 帖子
- 285
- 最后登录
- 2013-11-8
- 注册时间
- 2012-11-13
水 草 举 人
铭 鱼
龙币
- 579
兑换福利
|
紫外线就是在光谱上位于紫光外面的光线,可看成带有能量而不可见的电磁波,它和可见光一样,不过肉眼能见的可见光虽只是电磁波中的一小部分,却占了太阳辐射能量中的主要部分,而紫外线波段的能量还不到可见光的十分之一。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依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光谱的顺序由长而短排列,约介于780-400nm之间。在紫光之外,就是紫外线了,在紫外线之外还有X射线以及波长更短、能量更高的伽玛射线。紫外线的波长范围大约是从400-200nm,其中再分成UV-A、UV-B和UV-C三个部分,不过这三个部分的波段分界在不同组织或学域里略有不同,物理学上习惯把320-400nm范围的称为UV-A,280-320nm范围的称为UV-B,200-280nm的部分称为UV-C,紫外线的能量和波长成反比,因此紫外线的波长越短表示能量越高,杀伤力也越大,所以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性依次为:UV-C>UV-B>UV-A。
紫外线可影响生物体遗传物质DNA结构,使之引起不正常的结合,若此种异常结构持续存在于DNA中,可能使生物的细胞分裂发生变异或基因表现停滞,导致生物细胞异常性的增加或生理作用发生阻碍等病变,所以可以使用紫外线来杀菌。
波长越短的紫外线,越容易被各种透明介质所吸收,因此较难穿透其中,据此判断,可知UV-A应该具有最强的穿透力,UV-B次之,UV-C最弱,故太阳的紫外线辐射经由大气臭氧层等吸收后,照射到地面时几乎只剩下UV-A和UV-B,而具有杀菌能力的UV-C则微乎其微,使得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线不再那么具有伤害力,不过仍然会对植物造成若干不利的影响。
在自然界中,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同时受到紫外线的照射,为适应这种环境,一般会采取若干的适应方式,如:植物能经由形态上的改变(植株高度降低、叶片变厚、叶面面积缩小等)减少对紫外线的接触与吸收,达到防护的目的。另外,植物在紫外线照射下,也可诱导合成某些与花青素有关的酵素,用来催化花青素的合成反应,借以生产更多的花青素来过滤阳光中的紫外线,因而可减轻紫外线对植物的伤害,但植物的叶片可能会因此而泛红。
水草生活于水中,因为水体也会吸收紫外线,所以受到紫外线的伤害机会比起陆生植物更少,一般而言如果水体越深,紫外线的穿透力就越差,水草受到紫外线的影响或伤害也越低。这种现象也可解释为何水草顶叶比较容易泛红,因为顶叶较接近水面,受到紫外线的照射机会较高,所以需生产花青素来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