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深度解析pH。 我写的“深度解析pH”的系列文章,共包括三篇:原理篇、酸跌治理篇、硬碱水治理篇,力求全面深刻地分析pH对鱼的影响,以及pH调整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好这些知识对我们养鱼来说有益无害。 当初写“深度解析pH”系列文章,是因为看到很多鱼友深受ph的困扰,北方鱼友因为水的硬度大,ph高,有的价值上万的红龙就生活在这种硬碱水里,造成生长缓慢、体色暗淡、拒食等诸多问题。而南方因为水质软所以经常会酸跌,很多南方鱼友饱受酸跌之苦,所以pH对于我们养鱼的人来说是迟早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因为我在药厂工作,而药厂生产的几乎所有的液体制剂都需要调pH,调pH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所以我对pH的原理、调整方法、pH检测等各方面还是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这些知识和经验完全可以运用到养鱼中来,因此我着手写了这部“深度解析pH”的系列文章,这个系列的文章是我所有作品中创作最久的,也是最难写的,前后历经了3个月才写成。原因有二: 1、文章中列举的所有案例都是实例,列举的所有调ph的方法,都经过了实验和验证,有很多鱼友配合我做了大量的实验,比如说用RO机软水降低ph的实验,青岛的鱼友就配合我做了40多天,写了很详细的实验报告,类似的实验还有很多,所有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真实客观的反映ph的本质,对广大鱼友负责,所以这个系列文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 2、为了写好这个系列文章,我化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理论研究工作。因为我发现在论坛上对酸跌理论存在重大偏差,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酸跌是因为硝化系统过于强大造成的,硝化系统强大后硝化菌产酸就多,所以水就会酸跌,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因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纠偏。 言归正传,先讲第一个知识点: pH值是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水是由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按照不同的比例组成的,水中的氢离子的数量多寡,决定了水的酸碱性。pH值是一个介于0~14之间的数,当pH<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中性。 水pH的高低主要是由水流经的土壤、岩层决定的。我国土壤的 pH 一般在4-9之间,在地理分布上有“东南酸、西北碱”的规律性,大致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少数地区为强碱性,因此就造成了我国水质的地域性差别。南方雨量充沛河流众多,城市自来水大部分采用的地表水,水质偏软、微酸,pH一般在6.5-7.0之间。我国北方水资源相对缺乏,城市自来水大部分采用地下水,水质偏硬、偏碱性,pH一般在7.0-8.0之间。个别地区例如河北沧州、山东德州等地是全国有名的“盐碱地”那里自来水的pH值会高达8.0-9.0。地域水质的差别是养鱼中产生ph问题的主要因素,在后面我们会重点讲解。 很多养鱼的人并不清楚为什么要测ph。甚至有人会说我从来不测ph,鱼也养的很好,你们整天测这个测那个的有什么用?应该说无知的人哪里都有,水族界最多。我们比起养殖界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人家讲究科学养鱼,各种检测和水质日常管理很到位,因为人家是专业选手,养鱼就是人家的饭碗,养不好是要丢饭碗的。而我们没有这种压力,很少有人去研究水和鱼,论坛里充斥着大量误导人的伪学说,更有些人拿着无知当光荣,说什么我一张滤棉就能养好,很多人连最基本的水质检测都不懂,真是无知者无畏啊。尤其是南方的水质很容易酸跌,你如果连基本的检测手段都没有,一旦酸跌你的鱼就会出问题,我不相信在ph4点几的水里,你的鱼还能安然无恙。 以这些人的水平,一旦遇到问题,只会把事情搞砸。比如酸跌后鱼出现中毒症状了,他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只会胡乱下药,最后十有八九把鱼药死完事,然后在重新买鱼开缸,这就是这类人的写照,这样的人在论坛里太多了,不尊重科学是养不好鱼的。 水的pH对于鱼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水的pH值决定了鱼血液中的pH,而鱼血液中保持pH值的酸碱平衡是鱼最重要的生理特征。这是因为在不适合的ph环境中鱼会发生酸(碱)中毒。此类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如果鱼长期生活在超出其适应范围的pH环境中就会发生慢性酸(碱)中毒。如果养鱼的水pH在短期内出现急剧变化,鱼会发生急性酸(碱)中毒。 关于养鱼中的中毒大体就分为两类,一类是水中的毒素引起的中毒,比如氨中毒、重金属中毒,另一类是ph不适引起的中毒,比如酸(碱)中毒。这两类的中毒有很多的相似点,比如都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都会使鱼类快速死亡,慢性中毒都会降低鱼体的抵抗力,容易诱发各种鱼病。所以我们必须像重视氨中毒一样的来重视酸(碱)中毒,我在开课的时候给大家讲要必备毒素检测试剂和ph笔就是这个原因。 尽管酸(碱)中毒取决于鱼的种类和环境的pH值,但是通常pH值低于5.5时鱼会发生酸中毒。大多数嗜酸鱼比如龙鱼、七彩神仙等在pH值大于8时会发生碱中毒,酸中毒和碱中毒的对鱼的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是大体一致的。因此,在合理的范围内保持pH的稳定是我们“养好”鱼的基本要求。 先说一下急性酸(碱)中毒。由于pH值的变化速度、鱼的敏感度以及中毒时间长短的不同,鱼对于酸(碱)中毒的反应也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鱼会变的很好动,不停地游来游去,呼吸急促,经常跳跃,很快便会死亡。 发生急性酸(碱)中毒的原因是pH的剧烈变化(俗称pH震荡)。例如把生活在鱼商处pH为6的水里的七彩神仙买回去放到我们家里pH是8的鱼缸里。千万不要小看这2个单位的pH值变化,因为pH值的变化是对数形式的,一单位的pH值变化意味着10倍的酸碱度的变化。比如:pH值从6变成7,就意味着水的碱性增加了10倍,pH值从6变成8,就意味着水的碱性增加了100倍。对于鱼来说PH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忽高忽低的PH对鱼造成的冲击是我们一般人想象不到的,看似1-2个pH值的变化对鱼来说就是几十上百倍的变化,鱼的身体很难适应这样的变化,会死鱼的。 我们买鱼回家需要长时间“过水”,其目的除了平衡温度外,更主要的是让鱼适应新环境下的pH值,防止出现急性酸(碱)中毒。当然如果出现象上例中2个单位pH值的差距,仅依靠过水是无济于事的。特别对于一些名贵鱼的买主来说,一定要了解清楚鱼商和自家水的pH差距,通过调水的pH使这个差距控制在0.3以内比较安全 再来说一下慢性酸(碱)中毒。慢性酸中毒会使鱼生长缓慢、产卵量下降;使鱼血液pH下降,血液中H+离子浓度增加,导致鱼体内许多酶的功能以及血蛋白的输氧功能发生障碍,致使鱼组织内缺氧,此时尽管水中溶氧量正常,但鱼仍会出现浮头现象,造成缺氧症。酸不仅刺激鱼腮,同时也刺激鱼的皮肤,使其在体表产生大量黏液甚至可拉成丝。酸的刺激会使鱼皮肤区域变红,所以很多人为了追求鱼的发色,故意将pH调的非常低,这是错误的做法,对鱼来说是一种损害。另外慢性酸中毒还会导致鱼的过敏反应,降低鱼的抵抗力,更容易发生细菌**染。 了解了急性和慢性酸(碱)中毒对鱼的危害后,再来讨论一下环境和鱼的关系。现在论坛里有一种比较片面的对ph的认识,他们经常说养鱼只要PH稳定就好,所以看到有人想调ph他们一般都会说调什么调啊,只要PH稳定就好,鱼会自己适应的之类的话。其实PH稳定是有前提的,在鱼生长合理的ph范围内稳定是必须的,但要是超出了合理范围,就必须进行调整,否则会发生慢性酸(碱)中毒。 “养活”和“养好”是有很大区别的,想“养好”鱼让鱼儿将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就必须按照鱼的习性给它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鱼类的进化已经使它们能够适应pH值很大跨度的环境,大多数淡水鱼可以生活在pH为6-8之间的水中。但每种鱼都有它的适合的最佳ph,比如红龙喜欢弱酸性的水质,最佳ph为6.0-6.5,在这种水里发色最佳。 对于那些比较追求完美的鱼友,把水质调整到最佳ph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不是没事瞎折腾,而是一种追求。毕竟养鱼的人的境界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能“养活”就满足了,有的人追求的是“养好”所以会多下很多功夫,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原理和方法,调整ph不是难事,我支持大家追求完美。 另外大部分调整ph的人并不是因为要追求完美,而是被逼无奈。比如酸跌了没有办法必须要调高ph。还有很多北方鱼友特别痛苦,水质太硬太碱,这种水里养喜欢弱酸水质的鱼根本就不合适,所以特别想把ph调下来,等等这些都是刚性需求,所以调ph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养鱼时间久了迟早都会遇到ph问题的,所以大家都要有心理准备。 水的硬度是由水中所溶解的各种盐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数量决定的。阳离子主要是指钙、镁离子,钙离子的含量是最主要的,要比镁离子多3-10倍。阴离子主要是指碳酸氢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水的硬度并不直接决定水的pH值,但在通常情况下软水的pH值低、偏酸性;硬水的pH值高、偏碱性。 水的碳酸硬度(KH值)决定了水pH的缓冲能力。 KH:是指碳酸氢根(HCO3-)的浓度值。可称为「碳酸硬度」或「碳酸氢根硬度」。碳酸氢根是水质中最主要的缓冲物质,用以维持恒定的pH值,因此KH的控制被视为水质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如果KH过低,表示水中天然的缓冲系统已经失去平衡,水质将趋酸性化,很容易受到酸性物质的影响,使pH值急遽降低。反之如果KH过高,水质将趋碱性化,很容易受到碱性物质的影响,使pH值急遽升高。这些现象势必对水族生物生长产生不良反应。 水中碳酸硬度(KH)是稳定水pH值的最重要指标,硬度高的水含各种离子的数量非常多,其中碳酸氢根离子在水中和碳酸一起构成了水体最主要的缓冲系统~碳酸氢盐缓冲体系,这个缓冲体系的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抵抗(中和)外来的酸碱对pH值的改变,保持pH值的稳定。碳酸氢根离子浓度越高、KH值越大,水抗酸碱的能力就越强。调pH会出现反弹是为什么?就是这些缓冲体系在起作用,虽然当时把pH调下来了,但是这些缓冲体系会慢慢地把水的pH值再“拉回”到原来的水平上。 软水和硬水的缓冲能力差别很大。软水所含离子较少缓冲能力差,水质越软缓冲能力越差,软水KH值过低时(小于4时),会使pH值快速下降,造成酸跌。硬水所含离子较多缓冲能力强,水质越硬缓冲能力越强。硬水KH值高(大于8),高KH值会导致pH值升高,所以一般情况下硬水显碱性。做过化学试验的人应该知道:在软水里加一滴酸,就能引起pH的较大下降;在同体积的硬水里加十滴酸,pH值可能只会轻微下降或者不变。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常识,但对我们来说却非常重要,因为pH就是要以它做为理论基础来调整的。
首先来明确两个概念: 酸降:使水酸化,pH降低的过程叫做酸降。 酸跌:酸降过度,pH跌幅较深(小于5.5)的现象叫做酸跌。酸跌会引起酸中毒,一般酸跌到pH5.5以下就应该引起高度注意了。 养鱼的水为什么会酸跌?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能回答出其精髓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认为酸跌的主要原因是:开缸时间长、饲养密度大、鱼的排泄量多、滤材的数量多、硝化菌生长代谢旺盛其最终产物硝酸盐过多,从而造成水的酸跌。这个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却没有说出最主要的因素。如果我反问一句:为什么在相同条件下,北方的硬碱水别说酸跌,连酸降都很少是什么原因?那么上面所说的这些因素就无法解释了。 给大家讲一个笑话:在某论坛有位专家和我辩论为什么会酸跌,我告诉他南方有个鱼友养一条鱼水会酸跌,他告诉我那是因为他的硝化系统强大。我告诉他我的同程底沙过滤,养10条鱼2年了都不酸跌,他告诉我那是因为我的硝化系统不够强大。这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解同程反冲系统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套系统的硝化能力多么强大,我那么高密度的养鱼,从未检测出过氨氮指标,说这样的过滤系统硝化能力不够强大,真是笑话了。现在一提酸跌很多人都认为是硝化系统过于强大的结果,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是在论坛被一些理论误导的结果,就像以前一提水混都说是硝化菌出了问题一样。 酸跌的真正原因可以用缓冲体系理论来解释。首先要明确一点:水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南方的酸软水缓冲能力差,鱼缸里由于生物降解的作用会不断的产生酸,这些酸会把软水里本来就不多的那些起缓冲作用的物质逐步的消耗殆尽,使缓冲作用慢慢消失。所以鱼缸的水就会慢慢的酸降,一直降到一个很低的程度造成酸跌严重。这种酸跌会因为人为的干涉而减慢或停止,会在一个新的平衡点上再次建立一个缓冲系统,而不会永远的跌下去。(比如每次换水,细菌也不会永远产酸,酸到一定程度,细菌自己也受不了,也会受到抑制) 大家注意到我始终在说生物降解产酸,而不是说硝化菌产酸。因为我发现在论坛里关于水里的酸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几乎异口同声的都说是硝化菌产酸,所以水才会酸跌。这又是一个片面的理解,难道只有硝化菌会产酸吗?硝化菌产酸会造成ph深跌吗?比如说跌的到4.5以下。下面我讲点有专业深度的问题,帮助大家理解一下: 生物降解:通过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酶系活动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疑问一:难道只有硝化菌会产酸吗? 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大量的异营菌和自营菌都会参与其中,都会产酸。异营菌会产生各种有机酸,包括:甲酸、乙酸、丙酸、醋酸、丙酮酸、乳酸等,自营菌(硝化菌)会产生无机酸,主要是亚硝酸和硝酸。 在自然界很多异营菌都会代谢产酸,比如在水族里常见的一些菌种:光合细菌产生丙酮酸;乳酸菌产乳酸;放线菌产琥珀酸;酵母菌 产乙酸;醋酸菌产醋酸;大肠杆菌产丁二酸,还产气;枯草芽孢杆菌产乳酸、已酸、琥珀酸等多种有机酸。因此首先可以明确一点,鱼缸水里的酸并不都是硝化菌产生的,而是包含很多异营菌产生的各种有机酸。 疑问二:硝化菌产酸会造成ph深跌吗? 讲硝化菌的时候我给大家介绍过一篇论文,《Ph与曝气对硝化菌硝化作用的影响》这是军事医学研究所的一篇论文。[url=]http://wenku.baidu.com/view/c2723434eefdc8d376ee325d.html[/url] 这篇论文里,科研小组对硝化菌的产酸做了详尽的研究。结论是只有亚硝酸菌产酸对ph有影响,而硝酸菌则产酸不明显,对ph几乎没有影响,这就推翻了论坛上很多人说的是因为硝酸菌产生的硝酸或硝酸盐堆积过多造成酸跌这样的错误论断。 硝化菌喜欢高ph环境,在ph低于6.0时,硝化菌的活性会受到抑制,产酸能力会大幅度降低。在我处理过的多起酸跌案例中,ph低于6.0时水中的氨氮指标开始出现(氨+铵),随着不断酸跌,ph指标越来越低,而总氨会越来越高,当ph酸跌到4.0时,总氨指标为4ppm。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来水质酸跌对硝化菌的影响非常大,随着ph降低硝化菌的硝化能力会下降,所以才会出现总氨指标,这说明硝化菌已经没有能力完全分解铵了,所以才会使铵产生堆积出现指标,大家可以想想,只有在新开缸硝化菌数量很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么高的氨氮指标,所以通过这个指标可以说明此时硝化菌的活性受到很大抑制,产酸能力必然会大幅度降低,所以我们很难相信ph深跌是由硝化菌造成的。 再给大家讲一个笑话:还是那位专家,发明了一个著名的575理论,来解释酸跌的水为什么硝化菌没受抑制还会继续产酸。看到这个著名理论后把我雷的一溜跟头。给大家讲讲这个著名理论,说鱼缸里已经酸跌到5的水,被水泵抽上来后,在滤棉上的细菌分解鱼bb时候会产生氨,而氨是显碱性的,所以会把ph5的水,瞬间提高到ph7,然后这些ph7的水又会流到陶瓷环上,被硝化菌产生的酸瞬间降低到ph5.这就是575理论。大家来看这是多么的荒谬啊,每天24小时不停的5变7,7变5,以为是变魔术呢。 你那几张滤棉和陶瓷环上每天会产生多少碱性和酸性物质,才会让那么大流量的水瞬间5变7,7变5,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是自己拍着脑门杜撰出来的,原因很简单,他找不到酸跌的真正原因,所以就开始发挥他的想象力了。就这种水平还是论坛出贴,真不知道误导了多少人。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种所谓养水专家级的人物对酸跌都是这种认识,论坛里能够真正理解酸跌的人应该不多。我研究的结果是深度酸跌所产生的酸应该是有多种异营菌产生的,而非硝化菌。比如乳酸菌、醋酸菌等专业的产酸菌,它们能耐受极低的ph环境,且产酸量巨大,例如乳酸菌,在ph为3的环境里仍能生存,每小时可产生为其体重1000-10000倍的乳酸,乳酸菌就是靠产生的大量乳酸来抑制病原菌的生存。所以在酸跌的水里,硝化菌的产酸能力受到抑制,不可能提供大量的酸来支持ph深跌,而这正是乳酸菌等异营菌大显身手的时候,ph越低乳酸菌的活性越高,产酸量越大,所以对酸跌有经验的人会知道当ph跌破5.5时,会出现加速深跌的局面,这就是原由。 沉淀在滤材上的有机物为异营菌的繁殖提供了养分,是造成ph深跌的主要原因,所以清洗滤棉或者生物滤材会使ph上升,其原因并不是洗掉了硝化菌,而是洗掉了有机物,减少了乳酸菌等产酸菌的食物,减少了产酸量造成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水pH的缓冲能力是所有pH问题的内在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因素,而鱼的饲养密度、排泄量、滤材以及异营菌和硝化菌的数量等等这些都是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是起到一个酸跌的促进作用,绝不是酸跌的本质。明确了这个辩证关系后,我们再来调整pH值就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了,解决问题肯定是要先解决主要矛盾,提高水的缓冲能力才是解决酸跌问题的根本。 酸跌水的成因是水质软pH缓冲能力差,这种水受生物降解产酸作用的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鱼的饲养密度越大生物降解产酸越多,水的酸跌越严重。所以很多人在治理酸跌的时候首选的方法是生物法,即通过减少鱼的数量、少喂、少用滤材等手段来达到少产酸的目的。对此我是持反对意见的,先来说一下我对生物法在治理酸跌时的看法: 我认为在治理酸跌时生物法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可用可不用。因为酸跌的原因不在于你养鱼的多少,我广东茂名的鱼友,1米的鱼缸只养了一条罗汉鱼,他的水都会酸跌到5.2。总不能再要求他减鱼、少喂、少用滤材吧,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养鱼还有什么乐趣呢?总不能因怕酸跌而因噎废食吧! 对生物法调节pH值的认识很多人存在误区,这些误区主要是夸大了生物法的作用,甚至把生物法做为调节pH值的首选方法。其实水pH的缓冲能力是所有pH问题的主因,而生物降解只是外因。所以调整水的缓冲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只要提高了水的缓冲能力,生物降解对pH值的影响就会变的很小。如果一味的强调靠生物法去解决pH问题,就变成“本末倒置”了。所以在治理酸跌时我很少指导鱼友用生物法。只要是在合理养殖密度下产生的酸跌,我们都不应该用生物法去解决,因为这是一个“笨”方法。 聪明的方法是用缓释法来控制酸跌。 在鱼缸过滤系统里添加可以缓慢释放钙质的碱性滤材,则完全可以提高水的硬度、提高pH的缓冲能力,而且还不用顾忌养鱼数量的多少,何乐而不为呢。 首选珊瑚沙:为珊瑚或贝壳碎片构成,本身具有弱碱性是一种碱性滤材,具持续释放碳酸钙的特性,可以释放出钙离子、镁离子来提高水的硬度,珊瑚沙含丰富的孔隙结构,可作为生物滤材来大量培养硝化细菌。珊瑚沙颗粒大小不等,规格多种多样。但要注意真伪,群里有鱼友吃过亏。 有人喜欢用小苏打,我对小苏打不是太感兴趣,因为小苏打NaHCO?在弱酸水中迅速分解,所以要控制每次的加入量,否则ph会提升太快,另外小苏打的作用不持久,每次换水都会稀释小苏打的含量,所以要经常添加,这与珊瑚沙缓慢释放比是一个缺陷,所以一般我不推荐大家用小苏打。 三、缓释法调控酸跌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养殖密度是否合理:按照1升水养1厘米鱼的方法来确定,只要在合理范围内,该项不要做任何调整;如果密度过大则应考虑减鱼,但是绝对不要使用少喂、减少生化滤材、清洗滤材等任何有可能破坏硝化系统的手段。 确定系统内是否有产酸物质:一般包括火山石、沉木、榄仁叶、黑水、酸性细菌环等,如果有马上清除。 碱性滤材的使用:珊瑚沙只需简单清洗就可以使用,可以放在任何过滤系统里也可以铺底使用;可以散放也可以装袋使用;珊瑚沙可以替代任何生化滤材使用,如果滤槽较小的话,可以把其他滤材移出来放珊瑚沙,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一次全部替换,要少量多次,每周替换一小部分,这样可以防止pH回升过快,同时也保护硝化系统不受破坏。在此期间要经常检测鱼缸水的pH,只要pH未达到设定的标准就可以继续添加珊瑚沙,直到达到预设标准并且平衡时为止。 pH变化控制:pH每天的上升幅度不应该超过0.3,最好控制在每周1以内,如果pH上升过快,就必须减少珊瑚沙的用量。 - 珊瑚沙的更换: 珊瑚沙长期使用后,表面会被有机物覆盖,使其释放碳酸钙的能力降低,一般8-16个月更换一次。也可以根据pH检测结果确定更换时机,如果使用很长时间后水质再次酸跌就应该更换珊瑚沙了。珊瑚沙的更换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批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