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菠萝兔 于 2018-10-8 22:48 编辑
在栽培水草时,草友们莫不视钠离子(Na)或盐度为毒物,钠离子到底对水草有何影响?水草对其忍受的范围又是如何?
钠离子或盐度(Salinity)影响的层面,包括了渗透压和离子的吸收。当 Na 过高时, 会影响到植物对 K、Ca、Mg 的吸收, 然而却也会促进植物对 Fe、Mn、Zn、Cu 的吸收。
根据 French 和 Morrea 等人于 2003 年所发表的研究, 他们比较了美洲苦草(Vallisneria americana)在四种盐度和三种表面辐射强度下的成长。 研究发现盐度主要影响了光化学的效率(Photochemical efficiency)而不是光合作用能力(Photosynthetic capacity)。
当盐度介于 0 至 5 psu(Practical Salinity Unit,实用盐度单位)时(海水平均为 35 psu 或 35,000 ppm;淡水小于 1000 ppm), 强光能够改善盐度紧迫(Salinity stress), 而水草在 5 psu 时所需的辐射强度, 约比在 0 psu 时所需的辐射强度增加了 50%。 但当盐度介于 10 至 15 psu 时, 开花和冬天发芽的能力均减弱, 而不是强光能够弥补的。
此外根据 James 和 Hart 于 1993 年所发表的研究, 他们研究了来自同一水域的四种水草: 聚藻(Myriophyllum crispaturn)、荸荠(Eleocharis acuta)、 眼子菜(Potamogeton tricarinatus)和水麦冬(Triglochin procera), 当培育于盐度为 1000 ppm 的环境下, 这四种水草的成长速率和尺寸都减少了, 这之中最敏感的是眼子菜(Potamogeton tricarinatus)。 此外, 聚藻(Myriophyllum crispaturn)在盐度超过 1000 ppm 时, 有性和无性生殖都受到了妨碍, 但 52% 的植株能够在 7000 ppm 的盐度下存活 72 日。
其实水族缸中的钠离子来源很多, 除了使用 NaHCO3 来增加 KH 时会带入外, 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来降低 GH 也会带入水族缸中, 但其剂量都非常的小, 还未曾看过国外草友报告过不利影响, 例如有美国草友的使用习惯是在 RO 水(KH = 0)中, 利用 NaHCO3 来提升 KH 至 6 度, 尚未出现有碍水草成长的报告。
增加水中的钙离子, 也能减少高盐度对水草的负面影响。 根据 Hasegawe 于 2000 年所发表的研究, 这可能是因为钙离子促进了较高的 K+/Na+ 选择性。
此外,德国前 Dupla 总裁 Karspar Horst 针对泰国与斯里兰卡的许多椒草原生态调查中,发现了水中钠离子的浓度甚至都位居第一或第二高,如果根据原产地来制作培养水草的水质,那我们岂不发现水草喜好钠离子(Na)甚于钾离子(K)?是否可以因此认为水草(尤其是椒草)其实喜欢钠离子?我想恐怕没有几个水草爱好者能够认同这样的观点。
Tom Barr 的答复很奇妙,他认为因为水草没有脚不会跑,所以只好忍受原产地的水质,但并不等于水草就真的喜欢这样的环境。
这听起来也有几分道理,至少还没听过有人强调培养水草或椒草必须加盐巴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