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菠萝兔 于 2022-9-25 22:49 编辑
圭山细头鳅(学名:Paralepidocephalus guishanensis)为辐鳍鱼纲鲤形目花鳅科细头鳅属的其中一种,仅分布于中国云南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体长可达9.4厘米。
体细长,前半部近圆筒形,尾部略侧扁。头短窄,吻略尖,吻长略小于眼后头长。眼很小,位于头的背面,腹视不可见。眼间距较窄,约为眼径的2倍。鼻孔距眼前缘的距离近于至吻端的距离,前后鼻孔由鼻瓣隔开,左右鼻孔间略凸出呈弧形。口下位弧形,吻皮与上唇分离,上唇肥厚,包住上颌,唇上布满小乳突。下唇发达,分左右二叶,布满小乳突,后缘游离,上下唇形成一个中突吸盘,可吸附在小水流底部石块上。须3对,吻须2对,颌须1对,均短小。颌须长约等于眼径。鳃孔窄小,上角位于眼下缘水平线,下角终止在胸鳍起点之前下方。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后,至吻端的距离显著大于至尾鳍基的距离,约在鳃孔至尾鳍基距离的中点上。 背鳍后缘平截,后压达肛门的前上方。胸鳍短小,远不达腹鳍起点,只至腹鳍基距离的1/3。腹鳍短小,后伸不达肛门,只至肛门距离的1/2。肛门离臀鳍起点有一小段距离。臀鳍短小,后伸远不达尾鳍基,只至尾鳍基距离的2/5。尾柄细长,后伸远不达尾鳍基,只至尾鳍基距离的2/5。尾柄细长,尾鳍末端中部略凹。
背鳍条III,7-8;臀鳍条II,5;胸鳍条I, 6-7;腹鳍条I,6;尾鳍分枝鳍条12-14。体长为体高的7.09-8.38(8.09)倍,为头长的5.64-6.67(6.13)倍,为尾柄长的5.27-6.15(5.84)倍, 为尾柄高的19.14-22.57(20.57)倍。头长为吻长的2.00-2.21(2.07)倍,为眼径的11.00-14.00 (12.33)倍,为眼间距的5.50-7.00(6.1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3.14-4.29(3.56)倍。体表光滑无鳞,侧线缺如,但有一条走向平直的浅沟,从鳃盖后缘直达尾鳍基中部。体色浅褐黄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灰白色,体背后有13-17个方形斑点,体侧沿中线上有9-11个小斑块,中线下有8-9个大型圆斑。体背及头侧密布褐色小斑点。背鳍上有3列黑纹,尾鳍上有4-5列黑纹,其余各鳍浅黄色。正模标本采集自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乡疯龙潭。除云南昆明的石林县外,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等地也陆续发现了圭山细头鳅的栖息地。
科学分类: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 | | | | | | | | | | 圭山细头鳅 Paralepidocephalus guishanensis |
二名法:
Paralepidocephalus guishanensis Li, 2004
转自:《维*基*百科》、《fishbase》、《百度百科》,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