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石鰟鮍(学名:Rhodeus lighti)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鰟鮍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福建、广东直至黑龙江流域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南京。体长可达5.2厘米。
体似卵圆形,侧扁而高,尾柄高度随体长增加而增高,体长达40—50mm时尾柄高和长相当。头短,头长往往大于头高。吻短而钝,其长不及眼径。眼侧上位,眼间呈弧形。鼻孔位近眼前缘较之吻端。口端位,口顶的水平线可穿过瞳孔,口裂较深,口角水 平线在眼下缘水平线之下。口角无须。鳃孔上角低于眼上缘水平线。鳃盖膜与峡部相连。背、臀鳍不分枝鳍条细如首根分枝鳍条,不分枝鳍条第二根约有末根的2/3—1/2长。背鳍起点距尾鳍基较距吻端为近,偶有介于二者之间。背鳍基底长短于背鳍基底末至尾鳍基距离,偶有等长。臀鳍位于背鳍之下方,其基底长相当于或大于尾柄长。腹鳍位于背鳍之前下方,介于胸鳍基部和臀鳍起点之间或稍近前者。肛门位于腹鳍基部和臀鳍起点之间。尾鳍叉形,较浅,中间最短鳍条长约为最长鳍条长的1/2。侧线不完全。背鳍前鳞多数呈棱状;腹鳍腋鳞较明显,约有腹鳍最长鳍条的1/4-1/3。
下咽齿齿侧常有凹纹,咀嚼面狭而略凹,齿端呈钩状。鳃耙短,似三角形,排列稀疏。鳔2室,前室短,近椭圆形,后室长,为前室的2倍。消化管较短,约为体长的1.2—1.6倍。固定标本尾柄黑纵条向前不超过背鳍起点,雄鱼较雌鱼粗,其宽度约有半个鳞片。雄鱼鳃盖上角有1小黑圆点,约隔2—3鳞片有形如长棒垂直而列的黑斑。雄鱼臀鳍外镶黑宽边,其宽度约有首根分枝鳍条长的1/6—1/5。雌鱼产卵管呈灰黑色,从基部至末端由深而浅。雌鱼体长约40mm,其背鳍(限于末根不分枝鳍条和3-4分枝鳍条及间膜)近基部仍有黑斑。背鳍iii-8—11;臀鳍iii-8—11;胸鳍i-10—11;腹鳍i-6。侧线鳞2—8;纵列鳞32—33;横列鳞9.5-10.5;背鳍前鳞11-14;围尾柄鳞14。第一鳃弓外侧鳃耙6—10。下咽齿1行,5—5。脊椎骨4+28—29。体长为体高的2.1—2.7(常见不及2.5)倍,为头长的3.7—4.5倍,为尾柄长的4.4—5.8倍,为尾柄高的6.2—8.3倍。头长为吻长的3.3—5.0倍,为眼径的2.6—3.6倍,为眼间距的2.1—2.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9倍。
分布于珠江、闽江、长江、黄河等水系。也有研究认为彩石鳑鲏就是中华鳑鲏。
科学分类
二名法:
Rhodeus lighti Wu, 1931
异名:
Pseudoperilampus lighti W Wu, 1931
转自:《维 基 百 科》、《fishbase》,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