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鰟鮍(学名:Rhodeus fangi)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鰟鮍属的其中一种。在中国,分布于珠江、长江、黄河、黑龙江等水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江苏。体长可达5.8厘米。
体似纺锤形,侧扁,背鳍起点处为体最高点。头小,其长大于头高。口端位,口裂呈弧形,口角止于鼻孔前缘,口角间距相当于口角间距中点至下颌顶端的距离。口角无须。眼侧上位,其长大于吻长。眼间略隆起。鳃孔上角在眼上缘水平线之下。鳃盖膜至鳃盖骨前缘与峡部相联。背、臀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较首根分枝鳍条硬,第二根不分枝鳍条约为首根的1/2-2/3长。背鳍起点位居吻端和尾鳍基之中或略近后者,背鳍基底长短于背鳍基底末至尾鳍基距离或几等长。臀鳍起于背鳍倒数第3—4分枝鳍条之下,臀鳍基底长度短于尾柄长或几等长。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腹鳍基底与背鳍起点相对或相距1-2鳞片,亦介于胸鳍基部和臀鳍起点之间。胸鳍末端超过或将及腹鳍起点。尾鳍叉形。侧线不完全。背鳍前鳞呈棱状不超过半数。腹鳍基部腋鳞较发达。
鳃耙短,仅有最长鳃丝的1/6—1/5,排列稀疏。鳔2室,前室短,后室长。其长约有前室2倍。消化管长为体长1.0-2.3倍。固定标本的尾柄黑纵条均超过背鳍起点,一般雄鱼较雌鱼粗,最粗处约跨2纵列鳞片的各半片;鳃盖上角雄鱼常有一圆形小黑斑,雌鱼背鳍前方常具一小黑斑。雌鱼产卵管和雄鱼吻端、泪骨的珠星以及雄鱼臀鳍外缘黑边均见于繁殖季节。背鳍iii-8—11;臀鳍iii-8—11;胸鳍i-9—12;腹鳍i-6—7。尾鳍分枝鳍条17。侧线鳞2—7;纵列鳞30—35;横列鳞9.5—11;背鳍前鳞12—14;围尾柄鳞14。第一鳃弓外侧鳃耙7—10。下咽齿1行,5—5。脊椎骨4+27—31(检视8尾)。体长为体高的2.4—3.1(常见2—8)倍,为头长的3.4—5.0倍,为尾柄长的3.4—5.5倍,为尾柄高的6.0—8.8倍。头长为吻长的3.1—5.8倍,为眼径的2.5—3.2倍,为眼间距的2.0—2.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2.0倍。
分布于珠江、长江、黄河、黑龙江等水系。
科学分类
二名法:
Rhodeus fangi Miao, 1934
异名:
Pararhodeus fangi Miao, 1934
转自:《维 基 百 科》、《fishbase》,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