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鱥(学名:phoxinus phoxinus subsp. tumensis),鲤科鱥属的一种鱼类,是真鱥的一个地区亚种。真鱥共有三个亚种,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西欧、南欧、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我国的东北地区。图们鱥在国内主要分布在图们江水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吉林。体长一般在7厘米左右,最大可达14厘米。
体长形,侧扁,背部较平直,腹部圆,无腹棱,尾柄宽而长,尾柄长大于或等于头长。头侧扁,头长大于体高。吻短,吻长稍大于眼径。口端位,口裂斜,上颌略长于下颌,上颌骨末端不伸达眼的前缘。眼侧上位,眼后缘至吻端的距离大于眼后头长。眼间,宽平,眼间距大于眼径。鳃盖膜约在前鳃盖骨后缘的下方连于峡部;峡部较宽。鳞小,峡部至腹鳍基无鳞。侧线清晰完全,前部略呈弧形,后部平直,伸达尾鳍基。背鳍位于腹鳍上方,外缘平直,起点至吻端的距离大于至尾鳍基的距离。臀鳍短,外缘平,位于背鳍的后下方,起点约与背鳍基末端相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远较至尾鳍基的距离为近。胸鳍末端稍钝,不达腹鳍起点。腹鳍短于胸鳍,末端几伸达肛门。尾鳍分叉,末端尖形。
鳃耙短小,近粒状,排列稀疏。下咽骨中长,前后臂均短,前角突显著。咽齿近侧扁,末端略弯。缥2室,后室长,其长为前室长的1. 5倍左右,末端圆钝。肠短,呈前后弯曲,其长短于体长。固定标本体背侧具暗色横斑,体侧中轴无暗色横斑,或仅在尾部有不显著的暗色斑,体侧中轴具1暗色纵纹,或仅存于尾部:尾鳍基正中具1小黑点;背鳍、尾鳍、臀鳍灰黑色;胸鳍、腹鳍浅色。背鳍iii – 7;臀鳍iii - 7;胸鳍i – 14—15;腹鳍ii - 7。侧线鳞78—88。第一鳃弓外侧鳃耙7—9。下咽齿2行,2?5—4?2。脊椎骨4+36—37。体长为体高的4.3—5.0倍,为头长的3. 9—4. 6倍,为尾柄长的3. 7—4. 2倍,为尾柄高的10.4—12倍。头长为吻长的3.3—4.0倍,为眼径的3.4—4.2倍,为眼间距的2.8—3.6倍,为尾柄长的0.8—1.0倍,为尾柄高的2. 5—2.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 6—3.0倍。
科学分类
界 | | | | | | | | | | | | | 图们鱥 phoxinus phoxinus subsp. tumensis |
二名法:
Phoxinus phoxinus tumensis Luo, 1996
异名:
Phoxinus phoxinus subsp.tumensis Luo, 1996
Phoxinus tumensis Luo, 1996
转自:《维 基 百 科》、《百 度 百 科》,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