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专区 鱼友交易
查看: 18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尾纹扁唇鱼(纹尾盆唇鱼)

[复制链接]
  水  草
  贡  士
此等级代表知识和贡献
当前:贡士(4级)
  • 项  目当前下级
  • 主题数:1393-
  • 回复数:5637-
  • 精华数:197-
  • 回答数:68+32
  • 采纳数:18-
  • 热帖数:10-
水草养殖 版主
论坛版块的鱼友管理人员,为人正直,有丰富的饲养经验,热心帮助鱼友,对版块内容进行监督

1393

主题

1

关注

126

粉丝
+ 关 注
发私信

心细如发 一周年庆勋章 感恩勋章 热心论坛勋章 风采勋章 雷锋勋章 观赏鱼NO.1 汪狗年 草巅之星 五一劳动 最佳劳动者 才智过人 水草冒泡达人 水草解题高手 水草学者 水草之巅管理团队

龙币
49977
 兑换福利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菠萝兔 发表于 2021-3-9 00:07: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尾纹扁唇鱼1.JPG

  尾纹扁唇鱼旧名“纹尾盆唇鱼”(学名:Placocheilus caudofasciatus),为鲤科扁唇鱼属的鱼类,主产于东南亚的老挝和越南,并非中国特有的物种。在国内仅分布于云南省的元江流域。体长可达10.9厘米。

尾纹扁唇鱼2.png

  体近圆筒形,尾柄略侧扁,腹面平直。头宽圆,吻部前端圆钝。吻端以及鼻孔前有较大的粒状珠星。吻侧有吻沟,自吻端通向口角。吻皮向腹面扩展而覆盖于上颌,边缘**成流苏状,其上布满小乳突,在口角处和下唇相连。上唇消失。下唇形成一个圆形的吸盘,中央为一肉质垫,垫的周边部分宽阔,上面也布有小乳突。其前部吸盘周边部分较厚且狭,盖住下颌基部,以一弧形的深沟与之相隔,周边侧部和后部游离且与肉质垫相连通,无明显的分界线。须2对,均短小;口角须较吻须为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之半。眼小,侧上位,眼间微呈弧形,眼后头长比吻短。鼻孔距眼前缘较距吻端为近。鳃孔上角与眼球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峡部间距略大于吻长。鳞片中等大,胸、腹部前2/3裸 露,腹中线处亦裸 露无鳞,腹鳍基部腋鳞发达。侧线完全且平直。尾鳍上下叶中部各有一条弧形黑色印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黑色斑纹,与**数字3有些相似,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胸部至腹部的一小段区域裸 露无鳞,是其区别于同属其他鱼类的一个重要特征。

尾纹扁唇鱼3.JPG

  背鳍位于腹鳍的前上方,其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外缘微凹。偶鳍接近于腹面,几呈水平。胸鳍发达,以第五根分枝鳍条为最长,但向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与背鳍第三根分枝鳍条相对,距尾鳍基较距吻端为近,末端后伸超过肛门。臀鳍起点距尾鳍基较距腹鳍起点为近,后伸不达尾鳍基。肛门靠近腹鳍和臀鳍起点之间的中点。尾鳍叉形,分叉不深,上下叶末端稍圆钝。下咽齿侧扁而细长,齿面凹陷呈匙状,顶端微钩曲,排列紧密。鳃耙短小。鳔小,2室;前室卵圆形,后室细长,其长约等于或略大于眼径。肠细长,为体长的6—7倍。腹膜黑色。体背及体侧面上部呈黑褐色,腹面灰白;胸、腹鳍背面微黑。背鳍近游离端有一黑斜条,尾鳍中部有一“弓”字形弯曲的宽黑纹。背鳍无硬刺,软条10-11枚;臀鳍无硬刺,软条7-8枚;胸鳍i-13—14;腹鳍i-8。侧线鳞39{5/(25-v)}42;背鳍前鳞8—9(前端约4—5个鳞片的部位**);围尾柄鳞12。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5—19。下咽齿2行,3·5—5·3。脊椎骨4+37—38。体长为体高的4.2—4.9倍,为头长的4.4—5.1倍,为尾柄长的6.2—6.9倍,为尾柄高的7.9—8.9倍。头长为吻长的1.9—2.1倍,为眼径的4.5—5.7倍,为眼间距的1.5—2.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5倍。尾纹扁唇鱼多栖息于快速流动的水体。雨季洪水泛滥的时候会从河流移居到被淹没的丛林地带,旱季的时候则多栖息于较深的水域,偏爱多岩石的急流。吃附着在岩石上的藻类及浮游植物。

  扁唇鱼属(Placocheilus)有以下4个物种,在中国境内均可以找到:

扁唇鱼属1.png

尾纹扁唇鱼(Placocheilus caudofasciatus);
缺须扁唇鱼(Placocheilus cryptonemus);
独龙扁唇鱼(Placocheilus dulongensis);(旧名“独龙盘唇鱼”)
壮尾扁唇鱼(Placocheilus robustus);(经常和“尾纹扁唇鱼”相混淆)

科学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脊索动物物门 Chordata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鲤科 Cyprinidae
扁唇鱼属 Placocheilus
尾纹扁唇鱼 Placocheilus caudofasciatus

二名法:

Placocheilus caudofasciatus
(Pellegrin & Chevey, 1936)

异名:

Discognathus caudofasciatus
Pellegrin & Chevey, 1936

Garra caudofasciatus
Pellegrin & Chevey, 1936

Garra angulostoma
Mai, 1978

Placocheilus robustus
Zhang, He & Chen, 2002

文章内容转自《维 基 百 科》及《百 度 百 科》。
特此表示感谢。

扫描二维码,手机浏览分享本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水  草
  贡  士
此等级代表知识和贡献
当前:贡士(4级)
  • 项  目当前下级
  • 主题数:1393-
  • 回复数:5637-
  • 精华数:197-
  • 回答数:68+32
  • 采纳数:18-
  • 热帖数:10-
水草养殖 版主
论坛版块的鱼友管理人员,为人正直,有丰富的饲养经验,热心帮助鱼友,对版块内容进行监督

1393

主题

1

关注

126

粉丝
+ 关 注
发私信

心细如发 一周年庆勋章 感恩勋章 热心论坛勋章 风采勋章 雷锋勋章 观赏鱼NO.1 汪狗年 草巅之星 五一劳动 最佳劳动者 才智过人 水草冒泡达人 水草解题高手 水草学者 水草之巅管理团队

龙币
49977
 兑换福利
沙发
菠萝兔 发表于 2021-3-11 22:15:50 |只看该作者
Placocheilus在大陆一般还是被称为“盆唇鱼属”。
回复 每点赞两次可获得1龙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fastpost
×
返回顶部 意见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