鱇浪白鱼(学名:Anabarilius grahami),俗名抗浪鱼、洞鱼、网鱼,为白鱼属其中一种。抗浪鱼为抚仙湖独有鱼种。属小型鱼类,体长通常为11至15厘米,最长可达15.6厘米。
体细圆而不显著侧扁,身体呈狭长的纺锤型,背部平直,腹缘呈浅弧形。吻长而尖,口次上位,口裂斜向上,下颌突出,略长于上颌,下颌前端的突起与上颌的凹陷不甚显著;吻长大于眼间隔。无须。尾柄长为尾柄高的3倍以上。腹棱自腹鳍基部逐渐隆起向后延伸至肛门。鳞小,侧线鳞在腹鳍上方徐徐向下弯折。鱇浪白鱼体呈银白色,背部较暗,鳍为灰白色,眼上下缘红色。鱇浪白鱼侧线鳞59-60;臀鳍分枝鳍条10-13。
鱇浪白鱼喜水质清新,含氧量较高的水域环境,喜栖于深水鱼洞或沙砾中。为中上层鱼类,集群活动于开阔水面,游泳迅速,抗风浪能力较强。主要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丝状藻和水生昆虫为食,兼食小鱼和鱼卵。仅分布于中国云南省玉溪澄江抚仙湖。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星云湖引进银鱼,银鱼从与抚仙湖相通的隔河大量涌入,银鱼的食性和鱇浪白鱼相似,占据了鱇浪白鱼的生态位。而加之大量使用丝网捕鱼,酷渔滥捕、捕捞过量,引起鱇浪白鱼产量锐减,使其接近濒危的边缘。为挽救鱇浪白鱼,政 府投入资金,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与玉溪地区渔业科技人员共同开展研究,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已获得成功。
科学分类:
二名法:
Anabarilius grahami Regan, 1908
异名:
Barilius grahami Regan, 1908
Ischikauia grahami (Regan, 1908)
文章内容转自《维 基 百 科》及《百 度 百 科》。 特此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