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吻鱼(学名:Aspiorhynchus laticeps)为鲤科扁吻鱼属的鱼类,俗名新疆大头鱼。分布于中国塔里木河水系等,一般生活于河道深水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喀什。体长可达126厘米。扁吻鱼是中国的特产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 起源于3亿年前,有着古鱼类活化石之称。扁吻鱼仅一属一种,在世界上的分布,仅存于塔里木水系,已在原最大产地博斯腾湖绝迹,它在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中,属一级保护动物,与陆上大熊猫同属一个级别,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
体长一般约为80—94厘米,体重12—14千克,体重最大的可达50—60千克。身体肥大,呈长梭形,稍微侧扁。头部所占身体的比例较大,吻部扁平,呈楔形。口宽大,口裂呈斜状,下颌略微突出于上颌之前,前端较厚,其边缘没有角质。口角处有短须一对,口内有3行细柱状且尖端有钩的下咽齿。腹背部鳞片细小,体侧鳞则较大,肛门及臀鳍基两侧各有一行特大臀鳍,臀鳞发达。眼睛为椭圆形,位于头的侧上方,靠近于吻的端部。身体表面有细细的鳞片,但胸部裸 露无鳞,腹部的鳞片则埋藏于皮的下面,臀部的鳞片行列的前端接近或到达腹鳍的基部。背鳍有很强的硬刺,其后侧具有细细的锯齿,鳍的起点到吻端的距离大于到尾鳍基部的距离。腹鳍的起点位于背鳍起点的下方或稍后方。尾鳍呈分叉形。体背的颜色为青灰色,腹部为银白色,每个鳍均呈浅橙红色,体表有很多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扁吻鱼的下咽骨狭长,下咽齿呈柱状,顶端尖而稍微弯曲。鳃耙短而稀疏。肠管较短,仅为体长的1.2倍。体内的鳔有2个室,前室膨大,后室长度约为前室的1.6倍。
扁吻鱼是随着青藏高原的抬起而逐渐定居于西北地区的物种,生活在海拔800—1200米之间,地处干旱荒漠、水位变化较大、水温较高的静水水体或缓流的湖泊之中。栖息地大多河床宽阔,底质多为土壤,沿岸多为放牧草场。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盐冲流入水,鱼类饵料生物丰富。湖水矿化度低,属于淡水类型。扁吻鱼属于凶猛的大型食肉鱼类,主要以其他鱼类为食。
过去,由于渔业生产的粗放式经营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新疆土著鱼类种群呈减少趋势,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严峻威胁。而随着近几年增殖放流力度的逐年加大,对新疆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都形成了有效的保护。此外,新疆还在拜城县规划建设了占地达340平方公里的新疆首个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新疆大头鱼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实施严格保护,限制河流湿地的开发、利用,禁止非法捕捞,尽可能避免人为活动干扰,保护大头鱼的生存空间。
科学分类:
界 | | | | | | | | | | | | | 扁吻鱼 Aspiorhynchus laticeps |
二名法:
Aspiorhynchus laticeps
Day, 1877
文章内容转自《维 基 百 科》及《百 度 百 科》。 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