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体原鲌(学名:Cultrichthys compressocorpus)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原鲌属的鱼类。在中国,分布于小兴凯湖、镜泊湖等,体长可达31.6厘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小兴凯湖、镜泊湖。
体长形,甚侧扁,头后背部急遽隆起,腹部自胸鳍基下方至肛门具腹棱,腹鳍基后腹棱发达,呈薄膜状,尾柄短,尾柄长等于或短于尾柄高。头侧扁,头背稍凹入,头长短于体高。吻短而钝,吻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口上位,口裂近垂直,下颌上翘,突出于上颌之前,为头的最前端。眼较小,位于头侧,眼后缘至吻端的距离小于眼后头长。眼间较宽,微凸,眼间距大于眼径。鼻孔的下缘与眼的上缘在同一水平线。鳃孔宽大,向前约伸至眼后缘的下方;鳃盖膜与峡部相连;峡部较窄。鳞较小。侧线前部略呈弧形,后部平直,伸达尾鳍基。背鳍位于腹鳍之后,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为远;背鳍外缘斜直,第三根不分枝鳍条为光滑的硬刺,刺长短于头长。臀鳍位于背鳍的后下方,外缘平直;起点在背鳍基末端稍后的下方,或相对。胸鳍尖形,向后伸达或越过腹鳍起点。腹鳍位于背鳍的前下方,其长短于胸鳍,末端达或不达肛门。尾鳍深叉,下叶长于上叶,末端尖形。
鳃耙长而密。下咽骨较窄,略呈钩状,前臂细长,后臂短而弯。咽齿略侧扁,末端尖而弯。鳔3室,中室最大,后室甚小,其长小于眼径1/2。肠短,呈前后弯曲,肠长短于体长。体呈银色,背部带青绿色;臀鳍桔红色,尾鳍及背鳍灰黑色。背鳍iii-7;臀鳍iii-25—28胸鳍i-14—16;腹鳍 ii-8。侧线鳞64-69;围尾柄鳞21—22。第一鳃弓外侧鳃耙24—28。下咽齿3行,2·4·4—5·4·2。脊椎骨4+42。体长为体高的2.9—3.8倍,为头长的3.8—4.9倍,为尾柄长的9.4—11.6倍,为尾柄高的8.8—10.4倍。头长为吻长的4.3—5.3倍,为眼径的4.3—5.5倍,为眼间距的3.8—4.7倍,为尾柄长的2.1—2. 6倍,为尾柄高的1.8—2.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8—1.2倍。
科学分类:
界 | | | | | | | | | | | | | 扁体原鲌 Cultrichthys compressocorpus |
二名法:
Cultrichthys compressocorpus Yih et Chu,1959
异名:
Culter compressocorpus Yih & Chu, 1959
文章内容转自《维 基 百 科》及《百 度 百 科》、《钓鱼之家》。 特此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