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巅水草
标题:
来自青龙石的青龙石精品报道。
[打印本页]
作者:
丰之兰
时间:
2015-5-27 19:42
标题:
来自青龙石的青龙石精品报道。
原来幸福一直在俺身边围绕。俺正在准备开一缸石景缸,今天到咱当地一英石店铺找石头素材真心看得俺身为青龙石发源地而骄傲,而身心幸福啊。
店家一枚名称为:{青龙白虎石}9999元。镇宅神器。天啊,
掌柜的以前开金浦的吗?果断跟掌柜转话题表明自己只是想找一些小的英石做石景,掌柜说得让俺真心没办法反驳:在咱这个区域找一块不是青龙石的石头还真不容易,全部青龙石都是纯天然,原生态的石头。:天时,地利,人和都占还有不开缸的道理吗。开缸作业很快会跟大家见面的,跪请各路老师,大师点评。
以下是百度资料。。
英石,又称
英德石
,产于广东省
英德
市。英石具有悠久的开采和玩赏历史,宋代的《
云林石谱
》就有相关记载,并被列为
宋代
皇家贡品。它具有“皱、瘦、漏、透”等特点,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被列为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2006年,
国家质检总局
批准对英德英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英石的开发、研究、赏玩历史悠久,古代有关英石研究的著作主要有:宋
杜绾
所著《云林石谱》介绍了英石出产于英州的含光、真阳两县,颜色有微青、灰黑、绿和白色几种,并介绍了
黄庭坚
任象州太守时玩英石不惜“万金载归”,
苏东坡
“获双石一绿一白”,目为“仇池”。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将灵壁、英石、太湖等怪石列入“文房四玩”。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描述“锦溪”“灵泉”(注:沙口镇清溪潮水岩,岩石上方刻有“灵泉”二字)“乃出石处”,有几户人家专以取石为生,并认定“色枯槁声如击朽木”的汲水石是英石中的“下材”。明朝计成所著《园冶》介绍英石的产地、颜色等大体与《云林石谱》相同,但强调了英石的作用“大者可置园圃,小者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清朝陈吴子所著《花镜》记载山水盆景制作用石“昆山白石或广东英石”,充分肯定英石为制作假山盆景之上乘材料。清朝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提出了“大英石”和“小英石”两个概念,其中还记载到英石运至“五羊城”垒为假山,“宛若天成,真园林之玮观也”。
英石主产区为英德市
望埠镇
的英山,山上、山沟、水中均有,这是英石的宗源。此外,英东的青塘、白沙、大镇等镇,英中的沙口、云岭、波罗、九龙、明迳、岩背、西牛等镇均出产英石。还有人把
清远
、
阳山
等地的玩赏石也划入英石的范畴。
英石种类多,其种类分为
阳石
和阴石两大类。阳石裸露地面,长期风化,质地坚硬,色泽青苍,形体瘦削,表面多折皱,扣之声脆,分为直纹石、横纹石、大花石、小花石、叠石和雨点石,是瘦和皱的典型,适宜制作假山和盆景;阴石深埋地下,风化不足,质地松润,色泽青黛,有的间有白纹,形体漏透,造型雄奇,扣之声微,是漏和透的典型,适宜独立成景。
英石属
沉积岩
中的
石灰岩
,主产于广东
北江
中游的
英德
山间。该地
岩溶地貌
发育较好,山石较易溶蚀风化,形成嶙峋褶皱之状;兼之日照充分、雨水充沛,暴热暴冷,山石易于崩落山谷中,经酸性土壤腐蚀后,呈现嵌空玲珑之态,英石本色为白色,因为风化及富含杂质(如金属矿物铜、铁等)而出现多色泽,有黑色、青灰、灰黑、浅绿等色,常见黑色、青灰色,以黝黑如漆为佳,石块常间杂白色方解石条纹。石质坚而脆,佳者扣之有金属共鸣声。石质大多枯涩,以略带清润者为贵。英石轮廓变化大,常见窥孔石眼,玲珑宛转。石表褶皱深密,是山石中“皱”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种,有蔗渣、巢状、大皱、小皱等形状,精巧多姿。石体一般正反面区别较明显,正面凹凸多变,背面平坦无奇。
作者:
丰之兰
时间:
2015-5-27 19:46
怎么了,俺上传的照片呢?
作者:
丰之兰
时间:
2015-5-27 19:50
丰之兰 发表于 2015-5-27 19:46
怎么了,俺上传的照片呢?
来自青龙石的青龙石精品报道
作者:
赵小狗
时间:
2015-5-28 10:57
哈哈 感谢报道
作者:
vjiangzhenghui
时间:
2015-5-29 12:13
还是上点图
作者:
゛错__城﹎..
时间:
2015-6-2 11:31
楼主在赤果果的拉仇恨啊
快点上图。。。
作者:
桃园
时间:
2015-6-2 12:52
报道结束,回家休息。
作者:
tx21721
时间:
2015-6-5 18:57
来看看
欢迎光临 龙巅水草 (http://shuicao.longdi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