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巅水草

标题: 水短路的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打印本页]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18-7-21 09:27
标题: 水短路的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本帖最后由 菠萝兔 于 2018-7-23 22:48 编辑

  顾名思义,水短路和电线短路一样,都是水流或电流没有经过滤材或电器而直接进入回路,当然两者的结果不大一样,电线短路会引起保险丝熔断甚至引发火灾,而滤桶出现水短路则会导致过滤效果不佳,水不是很清澈,总有一种雾蒙蒙的感觉。

  引起水短路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滤桶水短路示意图.jpg

一:滤桶设计不合理;
二:滤材没有妥善放置;
三:进出水口放置不当。

下面就分别讲一下这三种水短路的具体产生原因及检测方法和处理办法,每一种单独用一个楼层讲解。文章为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18-7-21 09:27
本帖最后由 菠萝兔 于 2018-7-21 09:44 编辑

一:滤桶设计不合理;

这是水短路产生最主要的原因,下面以建荣3388这款滤桶为例,具体讲解一下:

建荣01.jpg

  建荣的滤桶是马来西亚的产品,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功率低流量大,噪音也不高,但是它有几个明显的设计缺陷:

建荣04.jpg

1:滤材盒与桶身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缝隙(如上图所示,缝隙可以轻易插入一个厚厚的信封),部分水流可以不经过层层滤材而直接从这些缝隙到达转子部位,经出水管回到缸内,所以建荣的滤桶往往可以好几个月不清洗而流量并没有明显衰减,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说明过滤的效率并不高。 近期出的建荣滤桶可能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又在最上层的滤材盒上放了一个多孔的方形盖子,其周围刚好与桶壁吻合(如下图所示),如果这个盖子能够牢牢盖住最上层的滤材盒的话,确实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短路的发生,但是实际上多少都会有盖不严的情况,另外这个盖子如果没盖好,有一点点歪斜的话,还会导致滤桶上盖无法关闭,这时必须调节每一层滤材盒的位置,再试着盖盖子,直到滤桶上盖能盖上为止,相当费时费力。

建荣02.jpg

2:每一层滤材盒之间结合得也不够紧密,脏水容易从滤材盒下水管的连接部位渗出,污染经过滤材过滤以后的干净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产的某些老式滤桶(如“佳宝”)会在每个滤材盒的下水管处套一个橡胶垫圈做密封,但是这个垫圈经常会脱落丢失,而且在市场上很难买到,自己做也很难做出同样的形状,所以这个设计实际上是比较失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像伊罕和ADA一样,不要滤材盒。

建荣08.jpg

3:滤材盒与提篮把手的连接处经常会有两个小孔(见上图红圈处),脏水也容易从这些小孔逃脱。这个部位往往容易被忽略掉,实际上却是最不好处理的,只能塞一些剪碎的生化棉进去,把缝隙堵住,或者用无毒的塑料和胶水把孔洞封闭。(下图能看到两处)

建荣09.jpg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18-7-21 09:28
本帖最后由 菠萝兔 于 2018-7-21 09:48 编辑

二:滤材没有妥善放置;

这里所说的“滤材没有妥善放置”,有两方面的含义:

建荣滤材盒.jpg

一方面是指滤材盒里面的生化棉或过滤棉装得过少,没有把整个盒内空间占满,导致水流优先流经滤材盒与滤材之间的缝隙而没有全部流经滤材;

另外一方面是指滤材盒里面的滤材装得过多,塞得太严实,尤其是过滤棉和细孔生化棉,经过挤压以后是没有多少缝隙可以供水流顺利通过的,水流在这里遇到很大阻力,而且压紧后的滤材很容易堵塞,水流只能绕行去流经阻力更小的地方,比如滤材盒之间的缝隙或者滤材盒与桶身之间的缝隙,进一步加重了水短路。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18-7-21 09:28
本帖最后由 菠萝兔 于 2018-7-21 09:31 编辑

三:进出水口放置不当。

如果说第一项原因是生产厂家设计不当造成的还有情可原,这一项则完全是玩家自己的失误造成的。滤桶进出水管的摆放是比较讲究的,原则上要求缸内水流要遍布各处,不留死角,另外从出水口到进水口之间的距离不能过短,一般是缸长度的1-2倍,也就是说,如果缸比较小的话,进出水管最好都放在同侧,出水管位置较高,接近水面但位于水面以下;进水管位置较低,接近底床部位。滤桶出水首先水平方向流经水面下方的位置到对侧玻璃,再向下并折返,贴着底床流回进水管,完成一个循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清除缸内的杂质并传输二氧化碳给水草(如下图所示)。

小缸水循环.jpg

如果缸比较大比较长的话,一般会把进出水管分别放在对侧,让水流只经过相当于缸体长度的距离,这也是ADA一贯的做法。如果能用双滤桶打造双循环的话效果更好(如下图所示)。

大缸双滤桶水循环.jpg

比较容易出现水短路的情况是这样的:小缸的进出水管放在了同侧,但是雨淋管的出水比较强,就把它改成对着缸壁出水,以减轻水流,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相当一部分水流刚刚从滤桶出水口流出来,就又向下流回进水口了,根本没有把缸里的脏东西带回来,等于是做了很多无用功,这也属于水短路的一种。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其实很简单,换一个罂 粟 型出水口就行,或者能加一个小型前置更好。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18-7-21 09:28
本帖最后由 菠萝兔 于 2018-7-25 09:35 编辑

水短路的快速检测:

水短路可以通过检查滤桶结构查出,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试验来检测出来,具体方法如下:

水净度对比.JPG

1:准备1号和2号两个同样大小的大矿泉水瓶,要无色透明的,剪掉上半部分,保留下面的部分,商标要拿掉,以免影响观察(如果有两个同样的大广口瓶或烧杯更好,大玻璃杯也可以);
2:在滤桶出水口用1号瓶接大半瓶水,放在桌子上;
3:在缸里人为地制造一场沙尘暴,拔草或者搅动底床均可,位置最好在进水口附近;
4:在滤桶出水口用2号瓶接大半瓶水,放在桌子上,与1号瓶进行对比。

如果2号瓶里面的水明显比1号瓶浑浊,就说明滤桶存在严重的水短路;如果只是略微比1号瓶里的水浑浊一点点,说明水短路不是很严重;如果两瓶水看上去是一样的,说明滤桶基本上不存在水短路。

这个试验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假如有水短路的话,滤桶出水出现浑浊与缸内沙尘暴的出现也不是同步的,中间有几秒钟的时间差,因为水从进水口到出水口需要经过比较长的路径,通常都超过2米,而且滤桶里还积存了一些原来的比较干净的水需要排出;
2:这个试验不能带着前置一起做,因为前置能截留绝大部分导致水体浑浊的杂质,会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甚至不用准备瓶子,拿一块新的致密过滤棉,放在滤桶的出水口处,让出水一直冲击过滤棉的固定部位(出水口要暂时抬高到水面以上),观察缸水变浑浊以后,滤棉的颜色有无变化即可,当然如果滤桶已经很脏的情况下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因为有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18-7-21 09:29
总结:滤桶水短路主要就是以上三种情况,动手能力强的玩家可以有针对性地改造有设计缺陷的滤桶,最大限度地避免水短路的发生,或者干脆自己DIY性能更好的滤桶。普通玩家其实只需要注意滤材和进出水管的摆放就行了,还可以加一个前置过滤桶,让它承担大部分的物理过滤,毕竟专用的前置一般不会出现水短路,主滤桶全部放生化滤材的话,水短路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18-7-21 09:29
备用楼层。。。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18-7-21 09:29
逐步上图。。。
作者: 关公    时间: 2018-7-22 04:54
辛苦辛苦、好文欣赏了
作者: tangxiaoche    时间: 2018-7-22 09:25
赞一个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18-7-22 22:37
关公 发表于 2018-7-22 04:54
辛苦辛苦、好文欣赏了

关版过奖了。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18-7-22 22:38
tangxiaoche 发表于 2018-7-22 09:25
赞一个

过奖了,个人的一点小经验而已。
作者: sk99888    时间: 2018-8-31 10:55
菠萝兔 发表于 2018-7-21 09:29
总结:滤桶水短路主要就是以上三种情况,动手能力强的玩家可以有针对性地改造有设计缺陷的滤桶,最大限度地 ...

我有前置森森603,+后置创星,按你所说前置全部放生化滤材,那创星原装的(过滤棉?)是否需要覆盖呢?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18-8-31 22:33
sk99888 发表于 2018-8-31 10:55
我有前置森森603,+后置创星,按你所说前置全部放生化滤材,那创星原装的(过滤棉?)是否需要覆盖呢? ...

前置只负责物理过滤,里面有两三层过滤棉和一两层生化棉就够了。
作者: 星辰qq0010    时间: 2018-9-30 09:40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哇!基本上楼主提到的问题全部都在我的装备里体现了。
我是120*50*50的缸,用的正是建荣3388的滤筒,确实如楼主所说,很少需要清理滤筒,我也一直在困惑。
同时,我还困惑的一点是,每次开缸到成景期间,过滤都很稳定。但是一旦成景(是指水草茂密了),绿尘藻、刚毛藻、鹿角藻等就开始**,基本到最后只能无奈的翻缸重来。而且一直找不到原因。
经拜读楼主的文章后,我开始怀疑在安装设计时,把进水口+出水口紧挨着放置在了一处,以至于水草茂密后,缸内水路受阻,进水口和出水口紧挨着自行短路循环,而最终造成缸内水流过缓,引发藻类繁殖。
故请教楼主:
1、建荣3388滤筒内部的短路,尤其是其设计缺陷有无改善的办法?
2、除了改造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有无其他办法进行改善呢?
注:我家的草缸是一面紧靠墙壁、一面紧靠柜子,且均用密封胶强行固定了。进出水口是在墙壁与柜子的交汇处,在柜子背部开了两个小小的口,将进出水口也固定了。所以说,很难改造。
作者: 星辰qq0010    时间: 2018-9-30 09:49
具体情况见下图,恳请指导。

斜面.jpg (77.74 KB, 下载次数: 20)

斜面

斜面

进出水口.jpg (82.45 KB, 下载次数: 15)

进出口

进出口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18-9-30 09:54
星辰qq0010 发表于 2018-9-30 09:40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哇!基本上楼主提到的问题全部都在我的装备里体现了。
我是120*50*50的缸,用 ...

滤桶结构很难改造,只能再加一个前置过滤桶。
至于进出水口,可以想办法延长其中的一个,使两者距离尽量远。
作者: 星辰qq0010    时间: 2018-9-30 10:13
那您的意思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图中的红圈处开孔,放置一个进水口或者是出水口,达到两者物理距离增加的目的?
或者换句话请教
这种进出水口紧挨着在一起,是不是属于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会有什么隐患?
愿闻其详。

555.jpg (86.13 KB, 下载次数: 20)

红圈处

红圈处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18-9-30 22:27
本帖最后由 菠萝兔 于 2018-9-30 22:54 编辑
星辰qq0010 发表于 2018-9-30 10:13
那您的意思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图中的红圈处开孔,放置一个进水口或者是出水口,达到两者物理距离增加 ...

你说得很对,最好就是在对侧另外开孔。进出水口放在同侧一般是小缸,让出水口的水流先打到对侧缸壁再反弹回来,然后被进水口吸收,完成一个循环(如下图所示)。大缸用这种方法就需要出水十分强劲才行,否则回来的水会比较缓慢,起不到冲刷藻类及污物的作用。

小缸水循环.jpg

如果是大缸的话,最好能够使用双滤桶实现双路水循环(如下图所示,一个用雨淋管一个用普通鸭嘴形出水口)

大缸双滤桶水循环.jpg
作者: 星辰qq0010    时间: 2018-10-9 11:37
菠萝兔 发表于 2018-9-30 22:27
你说得很对,最好就是在对侧另外开孔。进出水口放在同侧一般是小缸,让出水口的水流先打到对侧缸壁再反弹 ...

明白了。谢谢您的指导和解惑。感激不尽!
作者: 菠萝兔    时间: 2018-10-9 22:11
星辰qq0010 发表于 2018-10-9 11:37
明白了。谢谢您的指导和解惑。感激不尽!

别客气。




欢迎光临 龙巅水草 (http://shuicao.longdi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